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163970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6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的设计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61-01 问题串设计,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某一知识核心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将其巧妙地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优化“问题串”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讨论进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
2、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注重问题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若所设计的问题过于呆板、机械,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注重问题串设计的趣味性,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3 如在教学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串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圣诞老人吗?圣诞老人的帽子有着怎样的特点?(2)如果现在给你一块红布,你能否裁剪出一个圆锥形
3、的帽子?(3)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问题串,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激活了课堂,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抓住问题串的层递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教学中有些难点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教师若直白地讲解,学生难以理解透彻,更谈不上运用自如。若创设与之相应的具有连贯性、有坡度、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将难点知识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外而内,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则会另有一番课堂景象。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
4、要紧扣重难点,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精心预设问题串,促使学生在问题的逐层引导下,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进而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学习苏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难以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解该知识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1)分别求出方程x2+6x+5=0,x2+8x-9=0的两根与两根之和、两根之积,并观察方程的根和系数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分别出求出方程3x2+2x-15=0,2x2-5x-3=0的两根与两根之积、两根之和,并观察方程的根与系数存在什么关系
5、?(3)你能猜想出方程ax2+bx+c=0(a≠30)的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吗?通过观察,说说方程的根与系数有何关系?(4)这个规律对于任意的一元二次方程是否都成立?如方程x2+x+1=0,它的根与系数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5)请你用数学语言描述出上述规律。问题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串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这样,既巩固并深化了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三、把握问题串的探索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运用问题串进行教
6、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把握好问题串的探索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以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诱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展开与折叠》中有关折叠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纸片动手折叠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得到的正方形ABCD沿AD、BC的中点M、N对折,得到折痕MN。接着将点C折到点P的位置,折痕是BQ,再连接PQ、BP,如图1所示,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这时教师可
7、以设计以下问题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1)图中相等的量有哪些?(2)请求出∠PBC的度数。(3)Q点是否为CD的中点?若是,请说明理由。(4)QP的延长线是否会经过点A?(5)△PQR是否为特殊三角形?(6)MP与PN的比值是多少?MP∶PR∶RN的值又是多少?(7)你还能提出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聚焦正方形的折叠问题,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善于抓住其有效切入点,结合学生的心理
8、特点和认知水平,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递性、探索性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易惠娟)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