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ID:3114372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_第1页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_第2页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_第3页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_第4页
资源描述:

《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  【摘要】本文就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给出矫正的方法,即重视初次出现、物质强化、回避、树立正确的行为标准、持之以恒。从而得出结论,幼儿的行为矫正需要长期的坚持,使行为问题从频率、强度、持续的时间上慢慢地减少直至消失,肯定良好的行为并继续保持才能建立新的良好行为。  【关键词】聋幼儿行为习惯矫正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161-01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青年因盗窃被关进了监狱,他提出想见他妈一面。见到他妈以后,他提出了一个非分的要求,想最后吃一口他妈妈

2、的奶。他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他竟然把她妈妈的奶头咬掉了,并说:“我能有今天,全是你从小娇惯的结果。”4  这个故事说明幼儿期的行为习惯影响未来的人生方向。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如保证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保证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立足社会的自理自强习惯等,这些行为长期坚持,直至成为习惯性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听障儿童成为自立、自强、自信、有成功感的人,并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认知能力有限,经常是非不分,对事物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意志较薄弱,

3、易受到不良倾向的诱惑而采取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易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从小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十分必要。然而,现中国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们不太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只重视孩子们智力的开发,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而听障儿童家长更是觉得孩子可怜,便一味地迁就、溺爱,给予过分的关怀导致孩子任性、自私、不尊重别人、无理取闹、攻击他人甚至自残,影响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矫正聋幼儿的不良习惯,首先应认清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及负面影响,明白矫正孩子不良行为

4、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孩子矫正这些行为习惯。  下面笔者就聋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矫正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聋幼儿行为问题的产生  孔子曰:“人之初性本善”。不良的行为是一天天养成的,更多的行为是大人造成的。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行为是模仿学习得来的。  二重视初次出现的不良行为  认真对待孩子第一次不良行为,应该非常严肃地制止,同时给予小小惩戒,如让他独自站在一边或大家不理睬他一段时间,然后再次认真地告诉他这样做为什么不好,应怎样做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孩子的不良行为第一次就被及时责罚,即使以

5、后再次出现,稍作劝阻孩子就听从了。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抱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现在讲没用”的态度,错过了第一次最佳教育机会,导致以后的矫正困难重重。  三物质强化与精神鼓励4  对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幼儿,批评得越多越容易造成他的对立情绪,相反地,他做了一件好事,应立即表扬,给予鼓励。如奖励孩子喜欢的小食品、小贴画、小印章、小红花等,还可以给予拥抱、亲吻、口语上的称赞。这样做有利于幼儿行为的正强化。  四角色模仿  通过讲故事、表演童话剧、看动画片等形式,为幼儿树立榜样,让他们去模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随机教育。当不良行为习惯出现时,要随时用故事中

6、的正面形象去教育聋幼儿。  五回避视觉不被理睬  心理学上又称爱的剥夺。如孩子有骂人现象时,就应采取相应措施,如不许周围人理睬他的方式,将其隔离在成人视线之内。这样既让他认识到为什么被罚又体验到孤独的滋味。这是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  六帮助孩子区分正确行为与错误行为  当孩子不良行为出现时,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应该先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待孩子情绪好转后,再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做才正确。如孩子拿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回家,家长问孩子为什么要拿回家呢?然后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同意

7、,再采取商量的口吻:“你玩一会就送回去好吗?”孩子只有知道了正确的行为,才不会出现错误的行为。  七抓住重点,要持之以恒  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错误会反复出现。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持之以恒的教导,使这种行为彻底消失。4  孔子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幼儿是纯净的、无邪的,教育者应给受教育者一个平等、和谐的教育平台,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姜勇著.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李爽〕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