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98404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5
《多措并举,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措并举,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 摘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少实践性,学生的学习就缺少积极性和灵活性,也就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理念。本论文首先从新课程标准出发,讲述了语文实践的概念和重要性,并分别从“深挖教材,创设情境”“拓展空间,加强运用”“主动学习,学会思考”三方面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践性进行了阐述,并配以特点鲜明的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语文实践性:创设情境;拓展空间;主动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在论及语文教育的特
2、点时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那么,什么是语文实践?又为什么要提高语文教学实践性呢?所谓语文实践,就是把所学知识能够运用于生活和种种社会活动。重视语文实践,才能够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从而避免思想僵化,才智被扼杀,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但是,该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深挖教材,创设情境4
3、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与练习中,逐步地感悟,逐步地运用,逐步地提高。这种逐步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离不开教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途径地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情境,来提高语文实践的效率。 如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小露珠》,学习结尾部分时,不单让学生在感悟朗读中体会植物们对小露珠的依依不舍,还可以创设一个语言实践中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小露珠在阳光照射下为植物们带来了生机,可这时小露珠却要离开我们了,就要化做水蒸气走了,植物们与小露珠有什么话要说。一个学生扮
4、演小露珠,其它几个学生扮演向日葵、喇叭花、白杨树等等,“朋友们,我要走了,你们要保重呀!”“小露珠,你让我们变得更美丽,你却要走了,我们舍不得你。”“小露珠,明天还来呀。”“小露珠,再见。”学生通过表演,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拓展空间,加强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看到课本,只看到课堂,认为只有这些
5、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而课堂以外的东西都与学习无关,那么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脱离了实践,脱离了生活,都将注定是错误的。4 恰当地运用外部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提高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如果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过程,那么学生的学习空间就会过于狭窄,对事物就缺少更直观,更确切的认识,感受也就不会特别深刻。 另外,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使学生多接触自然,多接触社会,把生活中的知识带入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丰富了学
6、习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 如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课文《走进大自然》,可让学生走进公园、田野、树林,去真实地感受大自然,然后再回到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畅谈自己对于春天到来后大自然的感受,这会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又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课文《树上的橘子》一课时,为了使学习更具生活性,可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果园了解水果的种类、价格、种植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果园的生机勃勃,然后再回来学习课文,这样反而会更有效果。 三、主动
7、学习,学会思考 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让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的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对于所学知识,没有思考就没有掌握,没有掌握就没有运用,没有运用也就背离了语文的实践性。因此,要让学生养成“勤思好问”4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切从提问开始,而儿童天生就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如何质疑,从何处质疑,怎么围绕学习内容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围绕所提问题去摸索,和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在合作探究的学习
8、过程中逐渐加深认识,提高能力。 如冀教版小学四年级课文《琥珀》,在课文结尾讲到该枚琥珀的价值时说到:“可以推测,在一万多年前,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我在实际讲授这篇课文时,有学生就问:“老师,为什么时间是一万多年前,而不是几百年,或者几千年呢?”围绕这个突然生成的问题,我鼓励学生搜集资料,在深度理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