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97399
大小:234.28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9-01-04
《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总论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辨证论治纲要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一、辨证原则1、全面分析病情就是说在辨证时,不仅要看到病证,还必须重视病人的整体和不同病人的特点,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只有从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取得比较符合实际的辨证结论。2、掌握病证病机特点中医内科病证,可分为外感时病(包括伤寒温病)和内伤杂病两人类,二者各冇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病机变化。外感时病主要应按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进行证候归类。肺系病证:主要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肺主气、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仪脾(胃)系病证:主要按中焦气机升降失常之
2、病机特点进行辨证分析a,以复脾(胃)主运化、升清降浊的生理功能.3心系病证:应按血脉运行障碍和神明失司之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2以复主血脉和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3胖系病证:主要按肝气蔬泄不畅、肝胆升发太过、肝%內动等病机特a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肝主蔬泄、藏血、濡筋等生理功能肾系病证:主要按肾阴、肾阳不足的病机特点进行辨证论治,以复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骨、生髓等生理功能。3气血津液病证、肢体经络病证应按其寒热虚实、隶属脏腑的不同进行辨证。3、辨证少辨病相结合在同一疾病可以有不同的证,称为“同病异证”。如感冒一病,冇风寒证和风热证的不不同的病又可以有相同的证,称为“异病同证”。如水
3、肿、腰痛、瘾闭等不同的病证,均口J出现“肾阳虚弱”的相同证候。中医内科学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均以证为名,反映了辨证论治的治疗体系和“同病界治”“界病同治”的基本梢神,体现了中医治病的基木指导思想。证在横的方而涉及到许多中医和西医的病,如咳嗽,就是感冒、哮喘、肺廃、肺胀等许多肺系疾病常见的主证;胃胶痛是消化性溃疡、胃炎、胃痉挛、胃下垂等病的主证。通过辨证就能够突出疾病的主耍矛盾,给了湘应施治。尤其是在辨病较为I木I难的情况下,有吋可通过辨证取得疗效,解决问题。因此,辨证论治是111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根本手段。辨病是对中医辨证的必要和有益补充,有利丁进一步对疾病性质的认识,有助于掌握
4、不同疾病的特殊性及发展、转归。如肺捞就是一个屮医病的概念,虽有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耗伤等不同病证,但感染廃虫是共同病因,补虚杀虫是治疗肺密的根木原则,在补虚杀虫的基础上再辨证,分别予以滋阴润肺、滋阴降火、益气养阴诸法,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Z,中医内科临证时既要辨证,亦要辨病。其中辨病论治是认识和解决某一疾病过程屮基本才盾的手段;辨证论治是认识和解决某一疾病过程中主要才盾的手段。因此辨病与辨证是相辅相成的,在辨证的基础上辨病,在辨病的同时辨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利于对疾病性质的全面准确认识。二、治疗原则1、调节整体平衡原则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通
5、过经络系统,联合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而组成的有机联合的整体系统,局部病变是整体病理反应的一部分,因此,立法选方既要注意局部更须重视整体,应通过整体调节以促进局部病变的恢复,使阴阳达到相对平衡,这就是调节整体平衡原则。①调节整体平衡可以从调整阴阳入手恢复和建立相对平衡的阴阳关系,不外去其有余、补其不足两个方面。寒盛则寒,阳盛则热,阴盛还可以转化为水湿痰饮,阳盛也可转化为瘀滞燥结。故去其有余,冇温、清、利、下等各种具体治法;补英不足即补其阴阳Z偏衰,有补阴与补阳z不同。①调节整体平衡,还耍求对各种治疗措施和方药的运用都应适可而止,不可矫枉过正,以防机体出现新的不平衡。如攻邪时要
6、注意勿伤正,补虚时注意不留邪,清热注意不要伤阳,散寒注意不要伤阴,补脾注意不要碍胃等。2、审证求机论治原则就是要从整体和动态去分析疾病的各种复朵的征彖,综合归纳推论出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病变的机理。证与病机,都是疾病木质的反映,是疾病的主要矛厉,治疗疾病应遵从审证求机论治的原则,从疾病的本质入手,从根本上加以治疗。只要解决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一切复杂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病界治”与“界病同治”就是审证求机论治在临证中的基本应用。“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说明“证”是决定治法方药的最可靠依据。①“同病异治”的应用同病界治是指同一种疾病,山于发牛•在不同的患者身上,或处在疾
7、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病理变化不同,所表现的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同。例如,同是头痛病,就有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外感头痛又有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的不同。内伤头痛亦冇肝阳上亢头痛、痰浊头痛、血瘀头痛Z差别。治疗时应分別予以辛温解表、祛风胜湿、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活血通窍等不同治法,才会有较好的疗效。反乙若一见头痛,不求其木,不识其“证”,不知究其病机,概施川寻、白芷、吴萸、藁本诸止痛谿物,则难取得满意疗效。可知,同病异治是同中求异辩证法思想的具体应用。②“开病同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