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813342
大小:82.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1-03
《高考语文冲刺总复习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冲刺总复习指导熟语⑴不考名词术语,着重考查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俗语等,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和成语比较,熟语更加贴近生活,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生动的活泼的短语,高考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其实,2003年高考试卷中已有所涉及,如第Ⅰ卷第2题字形辨析题中“可望而不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冒天下之大不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些词语都是熟语,只不过以“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形式来考查的。⑵研究高考试题,明确考查方向。①字形考查:●2003年的字形题:(见上面)②成语与熟语互换:●92年“三南”试卷中有这样的题目
2、: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剥回。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③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参考答案:吹毛求疵、沆瀣一气、直言不讳、贪得无厌)●...95年江苏省高考语文会考考查现代文阅读中有一题:要求将文中画线的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改写成歇后语。(答案:绣花枕头一包草/大肚皮)③表述、概括:●阅读下面的故事,按照四个人物的共同点,填出空缺的句子。从前有个村子,生活着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厨
3、师,一个裁缝,一个车夫,还有一个船家。谁家有红白事,打架抬杠的,都乐意找他们去帮办。一次,村里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四人便先在厨师家开碰头会。厨师说:“我看咱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的分不清。”裁缝说:“我们办事不能偏,要针过去,线也过去才行。”赶车的接过话茬:“咱也不是没管过这号小事,,别出轨就行。”船夫最后说:“看风浪大小行事,。”这是一道语言得体的应用题,要根据人物的特定身份、职业特点,借助熟语来表达。如第一处空格要跟车夫有关,紧扣车夫的职业特点,那就是“前有车后有辙”或“车到山前必有路”;第二处要跟船夫有关,“别翻了船,还是顺水推舟的好”或“实在不行,就来个见风使舵
4、”。●...在平时训练中,有这样一道题:用两条恰当的成语、熟语或名言警句概括下述故事的含义,每条能从一个角度说明其中一个道理即可:古希腊有个青年学生向哲学家芝诺请教关于知识的问题。芝诺用手杖在地上画了两个圆圈,一大一小。然后告诉学生,圆圈的面积代表人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圆圈之外的广大地面,代表人们还未知道的那个无穷的知识境域。他还指出:圆圈小,它的圆周所接触的未知的部分就小;圆圈大,它的周围所接触的未知的部分就大。概括故事的含义,关键要抓住芝诺告诉学生的那句话:圆圈越大无穷的未知的领域也就越大;圆圈小,所接触的未知的部分就小。为此我们可以把故事的中心意思表述为“人的知识有多有少,知识多的
5、人所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宽阔”。这其中包含两个道理:(1)学然后知不足;(2)对事物的认识要不断的深化、扩展。再按照题干要求,概括成成语、熟语、名言警句:学海无涯或学无止境;装知识的“宝碗”永远也装不满;学然后知不足或学不可以已。⑶在运用中积累。积累成语与熟语的互换,如:打开天窗说亮话——直言不讳;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横挑鼻子竖挑眼——吹毛求疵;好虎架不住群狼——寡不敌众;躲过了风暴又遭雨——祸不单行;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这山望着那山高——见异思迁;鸡蛋里挑骨头——吹毛求疵;吃着碗里瞧着锅里——贪得无厌;井里打水往河里——劳而无功;衣上有虱烧棉袄——因噎废食;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
6、——顾此失彼⑷附录四:熟语中容易写错的字⑸“熟语”虽然是新增考点,凡是新出现的,都比较容易。病句考查方式:①2003年高考题病句两道题(5、6两题6分,第3题实词和虚词一起考),这种形式不是高考方向。出卷人著名教授朱作君的关门弟子北大一博士说:我不愿简单的重复自己。...②据统计,“搭配不当”是每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表意不明(2003年第六题),成分残缺,句式杂糅是经常出现的。2003年第五题B项是语意重复,C项是成分残缺,D项是搭配不当;2002年第六题A项是成分残缺,B项种属概念并列,D是搭配不当;2001年第五题B项是结构混乱,C项是语意重复,D项是搭配不当;2000年第
7、五题A项是结构混乱,B项种属概念并列,D是搭配不当;1999年第五题A项是搭配不当,D是表意不明;③病句材料来源于当前的报章杂志,而且4句话属于4个方面的材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范围。 语言运用相对固定的3道题;且2道题的答案是限定的或是固定的,不要求扩散;有1道题是开放的,如2003年第25题的仿写。2003年考卷23—25题是章熊所出,他说:用这3道题来追求能力梯度。 仿写1、考查频率最高。从94年开始出现此题型,98年至今连续6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