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060785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1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敢问到爱问再到善问的过程。教师只有主动地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学习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那么,如何培养
2、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获取新知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学生只有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更深层次的理解问题的实质。反之,提问方法不当,或是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机械,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使学生知道“问什么”、“怎么问”,还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提问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一、从课题切入,培养提问能力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我在教学“认识角”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
3、面带微笑亲切地问学生:“小朋友,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4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我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 新教材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选
4、择学生身边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情,创设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又如我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联系了本校准备召开的运动会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我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课堂上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远?”“两家相差多少米?”“大生家比小华家离体育场远多少米”……对于本课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出解题方法;对于用已有知识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就口头解答,使学生感到“问题”就存在我们的身边,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必须的,拉进了数学
5、问题与学生情感的距离。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求知欲望,而且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参与。通过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亲自动手操作,亲身去体验、感知,从中发现新知识,学起来兴趣更大,更4加积极主动、善于动脑,对学习新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满足课本中的方法,而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的现象,这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也是训练数学思维的大好时机。因此,教师对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应当加以鼓励、引导,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找到新方法。 如在教学“周长
6、是多少”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测量准备好的树叶的周长,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方法进行测量,只有一位学生眼盯着树叶不测量,就问:“你为什么不测量?”这位学生说“我想把树叶对折一下,只量一半再乘2不知道行不行?”(树叶比较规范)我说:你大胆试一试不就知道了吗?一句话后,多数学生用这种方法把树叶对折后又一次进行测量,并通过比较两次测量的数据得出了同一结果。教学中教师及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以概括,渗透数学对称思想,发展了数学思考,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使提出问题的同学有一种成就感,也鼓励其他学生敢于创新,思维不被书本所局限。 四、强化问题意识,发散
7、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变通性、深刻性。发散练习(开放性练习)往往是一节课的高潮,也是学生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具体体现。例如教学后,适当进行发散性练习,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例题,掌握规律、方法,还可以促进知识结构化,加强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提问步入更深的层面。 如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我这样设计:4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出相关的“倍”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倍”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提出加、减法一步、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但培养了学生收集有用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