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929733
大小:46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病之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哮喘病之经验首席医学网 2006年06月17日01:16:47Satur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全国抗菌药物会·国际病毒性肝炎·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第五届世界癌症会·国际神经科技大会·全用药学术会议·国际药师论坛·基因组活动周·第四届抗体大会·亚太临床微生物作者:孟陆亮 加入收藏夹《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逐瘀
2、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30岁以下年轻教工高血压者干预效果评价·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护理考试在线助手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写作技巧
3、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医学会快讯
4、《中国保健营养》征稿【关键词】 小儿哮喘;治疗经验 摘要: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哮喘病之成因,乃肺脾两虚,风寒痰火;哮喘的治则:发时平喘,缓时固本;平喘之法:开宣肺气,化痰降逆;哮喘的辨治:内外结合,注重善后调理,预防复发;调理的重点在于脾胃,配合背俞穴敷贴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张士卿;小儿哮喘;治疗
5、经验 张士卿教授是我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悬壶三十余秋,学验俱丰,功擅儿科,对小儿哮喘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经验,临证药到病除,每获效验。 1哮喘之成因 哮喘之成因,张师推崇明清医家的观点,乃肺脾两虚,风寒痰火。明・薛铠《保婴撮要》曰:“喘急之证,多因肺脾气虚,腠理不密,外邪所乘,真气虚而邪气实者为多。”指出肺脾气虚是哮喘发作的内因,外因为感受外邪。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哮喘论治》强调:“夫喘者,恶候也。肺金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上逆而为喘。吼者,喉中如曳锯,若水鸡声者是也。喘者,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是也,故吼以声响言,喘以气息名。凡水鸡
6、声者为实,喉如鼾声者虚,虽由于痰火内郁,风寒外束,而治之者不可不分虚实也。”张师认为,这段论述不仅总结了小儿哮喘的概念、病因、病机以及辨证论治原则,而且对于以哮和喘为主要特征的这一临床综合病证的成因归纳为痰火内郁,风寒外束,并指出其病位在肺,肺金清肃之令不行,痰火内阻气道,气上喘逆,鸣息不通,哮吼发作。 2哮喘之治则 哮喘为病,有虚实之分。根据临床所见,一般急性支气管哮喘多为热证、实证。一般肺脾气虚,反复发作,已成慢性者,多为虚证、寒证。因此,哮喘的辨证,不外寒热虚实。张师认为,小儿哮喘,虽然是肺经之病,但“非独肺也”,尤其是与脾胃的关系更为密切。在治疗时,既要
7、注重局部,也要兼顾整体,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发时平喘,缓时固本,是治疗哮喘之大法。在哮喘发作时以平喘为主,采用宣肺、散邪、祛痰、定喘等方法。因喘急痰壅、肺胀胸满等证候的发现,往往是因寒邪或风热使肺气闭塞所致;而痰火内郁,又会使肺气上逆,出现痰阻气促。所以,宣肺、散邪实际就是开闭、降逆,恢复肺气的肃降功能。由于肺虚及脾,以致脾运不健,痰湿内盛,上阻肺络而出现痰壅气促。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在宣肺散邪的同时,必须祛痰,才能使哮喘缓解而达到平喘之目的。此即张师所言“外邪不解,肺闭难开,痰饮不除,哮喘难愈”。因此,化痰降逆以平喘,实为治疗哮喘之关键。哮喘缓解
8、后,以扶正为主,对小儿来说,扶正应着重于调理脾胃。脾胃运化不健,抵抗力就会下降,一旦复感外邪,就容易引发哮喘。哮喘反复发作,势必影响脾胃运化,以致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酿成痼疾。久病及肾,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形体消瘦、胸满腹胀、小便不利或夜尿频多、四肢发凉等肾阳虚损症状,因此,对于虚证哮喘,肺、脾、肾都要兼顾。 3哮喘之辨治 根据哮喘之寒热虚实,张师临床将哮喘分为以下证型进行施治。 3.1风热哮喘症见发热,喘咳,痰多息涌,声如曳锯,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法:宣肺、清热、定喘。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3g、苦杏仁6g、生
9、石膏9g、黄芩6g、连翘6g、前胡6g、甘草3g)。热轻痰重气促甚,加紫苏子6g、白芥子6g、莱菔子9g。 3.2风寒哮喘症见咳嗽喘促,面色苍白,喉间痰鸣,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多而清稀,舌苔薄白,脉沉细或紧。治法:宣肺、散寒、定喘。方药:小青龙汤加味(炙麻黄3g、桂枝6g、细辛1.5g、法半夏6g、五味子3g、白芍6g、干姜3g、紫苏子6g、橘红6g、甘草3g)。气急、烦躁,加生石膏12g。口渴喜饮,去干姜、细辛,加天花粉9g、生石膏12g。小便不利,加赤茯苓9g。咳甚,加苦杏仁9g、炙紫菀9g。四肢厥冷、汗多,加制附片6g、大红枣3枚、生姜3片,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