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23289
大小:28.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2
《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感染后久咳不愈的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张士卿教授治疗小儿感染后久咳不愈的经验【关键词】治疗经验摘要:小儿感染后久咳不愈为儿科临床常见病证,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张士卿教授认为,该病证属祖国医学“咳嗽”范畴,发病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中医辨证可分为脾虚痰阻,肺燥久咳和肺脾气虚3个证型,分别予以健脾燥湿、养阴润肺、益气固表之治法,几付药之后每可获愈。说明利用中医药治疗本病证取得了较好疗效。关键词:张士卿;久咳不愈;治疗经验张士卿教授系全国名中医,现任甘肃中医学院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从医执教30余年,学验俱丰,造诣深厚。笔者跟从张士卿教授临证1年来,多遇感染后久咳不愈小儿,老师应用中医药治
2、疗,几剂药之后,每获良效。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小儿感染后久咳不愈是指小儿受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呼吸道感染后持续咳嗽,原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咳嗽症状不缓解,甚至加重。本病临床症状顽固,久咳不愈,目前,发病有增高趋势。西医多以抗生素治疗或选用β2受体激动剂、H2受体拮抗剂或祛痰、镇咳药,但效果往往不理想。小儿感染后久咳不愈当属中医学“咳嗽”5范畴。为何感染后久咳不愈在小儿多见,当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去认识。因小儿生理特点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且五脏之中“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心常有余”,可见在“肺为娇脏”之
3、基础上小儿之肺更加娇嫩。因此,呼吸道感染即感受外邪后在小儿必致肺脏损伤较成人为甚,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异常,气机不利,则见咳嗽不已。根据其伴随的不同临床表现,主要可归纳为如下3个证型:1脾虚痰阻患儿久咳不已,痰多色白,面色少华,食欲不振,舌质淡白,苔多白腻,脉滑。这一证型的出现是由于久咳不止,肺气必虚,肺气不足则子盗母气,致使脾气虚弱,运化失健,痰湿随之而生,痰湿阻肺,肺失宣降则咳嗽、咯痰进一步加重,形成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局势。由此可见,久咳的患儿,肺脾之间的相互影响是非常密切的,此时仅宣肺止咳难以奏效,所以健脾燥湿当是治疗的关键。一则,若脾气得健,
4、运化如常,则切断了痰湿生成之来源;二则,培土可生金,使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故方选二陈汤合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例15王某,女,2.5岁,2003年3月24日来诊。患儿咳嗽1月余,初起时伴见发热、流涕,经在外院静点抗生素后热已退,但咳嗽逐渐加重,家长改用口服抗感染及祛痰止咳药终未缓解。现患儿咳嗽以晨起为甚,伴喉间痰鸣,精神欠佳,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此为咳嗽之脾虚痰阻证,故治当健脾燥湿,宣肺化痰。投方:陈皮6g、半夏6g、太子参10g、云茯苓10g、白术10g、桑白皮10g、瓜蒌仁10g、桔梗10g、连翘10g、杏仁10g、炒三仙各10g、炙甘草3g。上药服3
5、剂,症状减轻,又3剂诸证悉除。2肺燥久咳患儿表现久咳不已,以夜间为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咽干喉痒,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弱。这一证型的形成,有几方面因素。其一,咳嗽日久,不但耗伤肺气,也可损及肺阴,因为阴阳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其二,小儿体质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患病之后又易化热化火,热盛则耗伤肺阴。其三,西北地区干旱少雨,空气干燥,而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易伤阴。所以这一证型在临床多见,不仅与小儿病理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而且与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治疗当养阴润肺为主,佐以益气敛肺,方以沙参麦冬汤加减治之。例25李某,男,3岁,2003
6、年4月27日来诊。患儿咳嗽20余天,现咳嗽以夜间为甚,干咳少痰,平素大便干燥。查体:咽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糙,舌质红少津,苔薄黄。X线检查示:双肺未见异常。患儿病属咳嗽之肺虚久咳证,治当养阴润燥,益气敛肺。投方:南沙参10g、麦冬10g、桑白皮10g、杏仁10g、桔梗10g、炙百部10g、怀山药10g、云茯苓10g、地骨皮10g、浙贝母6g、知母10g、乌梅10g、甘草3g。连服4剂诸症悉除。3肺脾气虚患儿久咳不已,动则汗出,易患感冒,食欲不振,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这一证型的出现多缘于患儿素体脾胃虚弱,复感外邪,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作咳。由于患儿素体脾胃虚弱,
7、正气不足,驱邪无力,更致咳嗽缠绵不愈,而咳嗽日久又进一步损伤肺气,如此循环往复,致咳嗽难愈。因此治疗当以益气固表为主,宣肺降气为辅,方选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治之。例3石某,男,2.5岁,2003年3月27日来诊。患儿1个月前因患“肺炎”,曾住外院治疗,经静点抗感染药物治疗12天,诸症缓解,但咳嗽不愈,多方治疗无效。现患儿咳嗽,时轻时重,精神欠佳,动辄汗出,食欲减退,舌质淡,苔白腻。患儿病属咳嗽之肺脾气虚证,故治以益气固表,宣肺降气。投方:生黄芪10g、太子参10g、焦三仙各10g、防风6g、茯苓10g、桑白皮10g、杏仁10g、乌梅10g、浙贝母10g、知母10
8、g、桔梗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