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96878
大小:422.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2-22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专题第10课六国论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0课六国论第10课六国论(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参与修纂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作品著有《嘉祐集》评价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自评
2、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二)人物轶事苏洵焚稿自励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直到27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茂才,结果都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想有所成就非下苦功夫不可。一天,苏洵的书房里忽然不断地向外冒黑烟。家里人都很吃惊,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走进去一看,只见苏洵正把一沓沓的文稿往火炉里送。原来,他要把自己过去所有不成熟的作品全部烧掉,决心从头开始。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
3、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一)背景链接北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积弱的王朝,经常受到契丹、西夏的威胁与袭扰,朝廷不敢坚决抵抗,而采取妥协的办法,以财赂之,求得苟安。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朝廷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契丹要求割地,结果北宋答应每年增加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庆历四年(1044),宋朝同意每年输纳西夏白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叶3万斤。这种做法增加了对方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和平”并未换到,反而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
4、的负担,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这同六国的“赂秦”而亡,本质上是一样的。苏洵主张坚决抗敌,反对妥协投降,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于是写下了这篇《六国论》。(二)常识整理论论,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文论体,以议论为主,要求善于说理,析理透辟。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政论,用于作者发表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和主张;一种是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国之鉴。本文是史论。兵:兵器。弊:弊病,弊端。赂秦:贿赂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而:就。亏:亏损。或:有人,不定代词。互丧: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率
5、:都,皆。以:因,由于。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独:单独。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较:比较。其实:那实际情况。大欲:最想要。患:担心。固:当然。厥先祖父:他(或他们)的先人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暴(pù):暴露,冒着。以:才。然则:固定用法,这样那么。厌:同“餍”,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他东西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前一个“之”指奉秦之物,后一个“之”指赂秦的各国。故:所以。判:决定。至于:以致,以至于。颠覆:灭亡。理:按
6、道理,名词作状语。固:本来。事:侍奉。犹:如同,好像。尽:竭,完。继:随着。迁灭:灭亡。迁,改变的意思。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结交。嬴,秦王的姓。既:已经。丧:灭亡。始:起初。其:他们的。义:名词用作动词,坚持正义。是故:所以。虽:虽然。斯:这。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至,等到。丹,燕太子丹。以,用。焉,句末语助词。荆卿,荆轲。速,招致。再:两次。李牧:赵国的良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后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了李牧。却:使动
7、用法,使……退却,打退。洎(jì):及,等到。以:因为。诛:杀。邯郸:赵国都城。为:成为。用武:指抵抗。而:却。且:况且。革灭:灭亡。殆(dài):几乎。际:时候。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孤立。危:危急。诚:副词,实在。向使:以前假使。爱:爱惜。附:亲附。行:去。数:运数。理:理数。数、理皆指命运。或:或许。易:容易。以:用。礼:名词作动词,礼遇。并:合。下咽:咽下咽喉。为:被。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威迫、挟持。日,月:名词作状语,天天,月月。以:而。为(wéi)国者:治理国家的人。为,治理。第二个“为”表被动,被。劫:胁迫
8、。于:比。而:却。苟:如果。以:凭借。从:蹈,跟随。故事:旧事,成例。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2.学习本文运用的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了解本文论证严密和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理解作者以六国为鉴,讽谏北宋王朝应奋起御敌的思想感情。一、诵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