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

ID:29634913

大小:724.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12-21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_第1页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_第2页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_第3页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_第4页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栽培学复习资料》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麦栽培第一节概述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意义与地位:1,小麦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2,小麦籽粒营养丰富3,小麦加工后的副产品是良好的饲料4,麦秆可制作手工艺品,也可作为造纸原料5,易于贮藏和运输,是主要的商品粮之一,在国际国内的粮食贸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6,小麦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7,可与多种作物间种、套种,提高复种指数8,小麦在耕作等环节中都便于实行机械化操作冬小麦:头年秋冬季播种,第二年夏秋收获的小麦,东北种植春小麦:当年春季播种,当年秋季收获的小麦世界上,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比例约为3:1,春小麦集中在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2007年全球小

2、麦种植面积2.20亿公顷,总产6.5亿吨,单产2.95吨/公顷主产国和高产国(1)主产国面积超过1.5亩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2)高产国单产超过8吨/公顷的国家:荷兰、新西兰;超过7吨/公顷的国家:法国、爱尔兰、英国等世界各国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1,采用高产、抗病、耐肥、抗倒伏品种2,增施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3,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作物培肥地力4,扩大灌溉面积,改善灌溉方法5,合理密植,化学除草等我国2007年小麦种植面积2421万公顷,总产1.15亿吨,单产4.75吨/公顷主产省和高产省(1)主产省种植面积

3、最大的5个省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2)高产省单产最高的5个省市:北京、河北、天津、河南、江苏单产增加主要原因:推广种植高产、抗病的矮秆、半矮秆小麦新品种;灌溉面积扩大;肥料投入增加。我国小麦生产现状: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产区趋于集中,专用小麦发展迅速,小麦加工业初具规模我国小麦主要存在问题:小麦品质不高(面筋强度较差,稳定时间短,拉伸面积小);商品小麦质量不稳;生产成本较高(每亩300元以上);产业化发展滞后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栽培小麦:禾本科小麦族、小麦亚族的小麦属(Triticum)按进化程度分为野生种、带皮栽培种、裸粒

4、栽培种小麦发育特性:一、春化阶段根据小麦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低温程度和时间长短,分为冬性品种(春化要求温度低,时间长,0-8℃35天以上),半冬性品种(3-15℃15-35d),春性品种(5-20℃5-15d)春化部位:萌动的胚或幼苗的生长点,长日促进春化;不同类型品种的苗期耐寒性和生长特性:冬性小麦耐寒能力强,越冬期间匍伏地面,叶片较狭而色浓;春性小麦耐寒性弱,易受冻害,幼苗直立,叶片较宽而色淡。春化阶段结束的标志:经典理论,目前的看法:生长锥伸长是积温效应,不同品种随冬性程度增加,到达伸长期的有效积温值及天数增加。生理代谢变化:春化结束

5、阶段后,生理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代谢强度加快,蒸腾强度提高,细胞持水力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物质积累速度加快,呼吸强度提高,抗寒力显著减弱。二、光照阶段(穗分化进入雌雄蕊分化期时结束)类型:反应迟钝型(南方春性小麦)、反应中等型(>8h,半冬性品种)、反应敏感型(>12h,冬性小麦)光照阶段最适温度:15-20℃,低于10℃或高于25℃会降低光照阶段的速度。感应日长的部位:叶片影响因子:光照强度不足,光合产物少,麦株体内代谢活动弱,光照阶段进行慢;氮肥水平高,含氮化合物高,消耗糖分多,光照阶段时间延长。延长光照阶段,增加每穗的小穗和小花数。发芽

6、:发芽过程:胚根鞘伸长先突破种皮而“露嘴”,随后胚芽鞘破皮而出;发芽标准:胚根与麦粒等长,胚芽长为麦粒一半时;发芽条件:最低温度l一2℃,最高温度为30一35℃,最适温度为15—20℃;最适土壤湿度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一80%。出苗:出苗标准:第一真叶从芽鞘顶端伸出至2—3cm,田间有50%的苗时,为出苗期;出苗所需时间:播种到萌发,约需50-60℃积温;芽鞘每伸长1cm需10--12℃积温。出苗后每长1片叶,约需80℃左右的积温。影响出苗的好坏和快慢的条件:播后温度、土壤水分、整地质量。根的生长:种子根:种子萌发时从胚轴上长出,至第一真

7、叶展开时停止发生,一般3—5条种子根细而坚韧,入土深。主要功能期,出苗至拔节,可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种子根前期作用大,生长稳定,与稳产性有关次生根:三叶期后在茎节上发生,每节上一般2—3条,上部节3—5条。发根时间长,根量大,后期作用大,对增产起重要作用。主茎叶龄(n)与发根节位的关系:n—3,I、Ⅱ分蘖发根起始叶龄为2—2.5叶。次生根较粗,入土浅;小麦根系分布:0-20cm占70—80%,20—40cm占10-15%,40cm以下占10一15%。次生根分组:下层根,胚芽鞘节和1、2节上的根;中层根,三叶至拔节前;中下层根促进分蘖发生,对穗

8、数起决定作用。上层根,拔节后出现,发生迟,分布在表土层,活力高、吸收能力强,对巩固分蘖成穗及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较大。影响根系生长的条件:n温度:最低2℃;最适l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