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二轮复习(9)平面向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向量【专题要点】向量的概念、向量的表示方法、零向量、单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减法运算法则、坐标运算等)、实数与向量的积、向量共线定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定义、几何意义、运算律,相关公式结论等)、两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考纲要求】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3.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理解用坐标表
2、示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及数乘运算。4.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并会进行数量积的运算,能用数量积表示两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向量的垂直关系5.会用向量法解决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知识纵横】【教法指引】本专题内容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16-17分左右;向量具有代数形式与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这使它成为中学数学知识的一个交汇点,也成为多项内容的媒介,在高考中主要考查有关的基础知识,突出向量的工具作用,对平面向量的考查主要其中在:
3、(1)平面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2)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线性运算(3)和其他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如和曲线、数列等知识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应首先立足课本,打好基础,从数形两方面理解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通过认识整个体系知识点,掌握本专题的内容,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的基本知识,基本题型,基本方法和规律,强化易混、易漏、易错点的反思和感悟和针对性训练【典例精析】例1、(2007上海)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是与轴正方向同向的单位向量.在直角三角形中,若,则的可能值个数是( )A.1B.2C.3D.4解:如图,将A放在坐标原点,
4、则B点坐标为(2,1),C点坐标为(3,k),所以C点在直线x=3上,由图知,只可能A、B为直角,C不可能为直角.所以k的可能值个数是2,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表示,采用数形结合法,巧妙求解,体现平面向量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例2、已知a是以点A(3,-1)为起点,且与向量b=(-3,4)平行的单位向量,则向量a的终点坐标是 .解:方法一设向量a的终点坐标是(x,y),则a=(x-3,y+1),则题意可知,故填(,-)或(,-)方法二 与向量b=(-3,4)平行的单位向量是±(-3,4),故可得a=±(-,),从而向量a的终点坐标是
5、(x,y)=a-(3,-1),便可得结果。注:①向量的概念较多,且容易混淆,在学习中要分清、理解各概念的实质,注意区分共线向量、平行向量、同向向量、反向向量、单位向量等概念②与a平行的单位向量e=±例3、已知
6、a
7、=1,
8、b
9、=1,a与b的夹角为60°,x=2a-b,y=3b-a,则x与y的夹角是多少?分析:要计算x与y的夹角θ,需求出
10、x
11、,
12、y
13、,x·y的值。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解:由已知
14、a
15、=
16、b
17、=1,a与b的夹角α为60°,得a·b=
18、a
19、
20、b
21、cosα=。要计算x与y的夹角θ,需求出
22、x
23、,
24、y
25、,x·y的值。∵
26、x
27、2=x2=(2a-
28、b)2=4a2-4a·b+b2=4-4×+1=3,
29、y
30、2=y2=(3b-a)2=9b2-6b·a+a2=9-6×+1=7.x·y=(2a-b)·(3b-a)=6a·b-2a2-3b2+a·b=7a·b-2a2-3b2=7×-2-3=-,又∵x·y=
31、x
32、
33、y
34、cosθ,即-=×cosθ∴cosθ=-,θ=π-arccos。即x与y的夹角是π-arccos注:①本题利用模的性质
35、a
36、2=a2②在计算x,y的模长时,还可以借助向量加法、减法的几何意义获得:如图所示,设=b,=a,=2a,∠BAC=60°。由向量减法的几何意义,得=-=2a-b。由余弦定理易得
37、
38、
39、=,即
40、x
41、=,同理可得
42、y
43、=.例4、(2008湖南理)设D、E、F分别是△ABC的三边BC、CA、AB上的点,且则与( )A.反向平行B.同向平行C.互相垂直D.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解:由定比分点的向量式得:同理,有:以上三式相加得所以选A.点评:利用定比分点的向量式,及向量的运算,是解决本题的要点.例5.已知是x,y轴正方向的单位向量,设=,=,且满足
44、
45、+
46、
47、=4.(1)求点P(x,y)的轨迹C的方程.(2)如果过点Q(0,m)且方向向量为=(1,1)的直线l与点P的轨迹交于A,B两点,当AOB的面积取到最大值时,求m的值解:(1)=,
48、
49、=,且
50、
51、
52、+
53、
54、=4.点P(x,y)到点(,0),(-,0)的距离这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