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

ID:29017420

大小:60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 百日维新习题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九戊戌变法二百日维新1.19世纪末中日战争的结果,激起了国内几年间的一系列反应。下列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序准确的是(  )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 ②廿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 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 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解析:“①十五日,命各省督抚整饬吏治……士有上书言事者,赴都察院呈递”指的是1898年8月光绪帝鼓励上书言事;“②廿

2、一日,电到北京,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指的是1895年的公车上书;“③廿三日,下定国是之诏,以宣示天下。上谕曰…”指的是1898年6月颁布《定国是诏》;“④廿四日,复八股取士之制,罢经济特科,废农工商总局”指的是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2.在百日维新期间,山东烟台的学子张子昭得知变法的消息后痛哭流涕,当即手写血书,痛骂康、梁。在维新的措施中,最令他反感的应是(  )A.设立京师大学堂B.废除八股C.派留学生出国留学D.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解析:解答本题

3、,要注意材料中的“学子”。当时的读书人,均期望通过八股取士取得功名,以光宗耀祖。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明确规定废除八股,这就断了其当官之路。答案:B3.1898年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有如下内容:“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直接推动诏书的颁布B.“共济时艰”指八国联军侵华C.诏书指示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D.筹办京师大学堂已成社会共识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公车上书,故A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于1900年,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京师

4、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可知诏书的意思是立即筹办京师大学堂,故C项正确;题干中只提到光绪帝颁布诏书决定筹办,但并不能代表此举已成为社会共识,故D项错误。答案:C4.《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  )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本C.改试策论促使士子广泛阅读报刊D.改试策论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解析:A项中的“根本改变”与史实

5、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的“均以报纸为蓝本”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从“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5.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对西方的议会制颇为赞赏,但在百日维新中并没有开国会、定宪法。这是因为他们(  )A.不敢彻底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立宪D.对封建势力作出了一定的妥协解析:从百日维新内容上看,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差距,维新派与康有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

6、张,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令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因此选D。答案:D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尽管当时很闭塞,严家弄又在乡下,像“戊戌政变”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可是皇帝和皇太后“驾崩”就不同了,“地保”打着小锣挨家挨户地通知。(注:严家弄,作者故居所在地,原为杭州城郊)——夏衍《懒寻旧梦录》材料二 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

7、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就填塞给它吃了。——〔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材料一中“这样的大事,我们也不知道”反映了戊戌变法运动的什么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皇帝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说维新派“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答案:(1)普通民众连戊戌政变都不知道,更不用说整个戊戌变法运动了。由此可见,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严重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2)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维新派缺乏经验,计划轻率,急于求成,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结果适得其反。[基础巩固

8、]1.纵观整个历史,每逢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撤回到与世隔绝的境地中,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另一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的许多特别吸引人的东西,作为以平等地位对付、抵抗的工具。下面属于“另一种”反应的是(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解放战争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的战争,而中国却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