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

ID:28877130

大小:7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4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 3.2 等式的性质教案 湘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2等式的性质教学目标1.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运用等式的性质.2.运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式的基本性质.难点: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课前预习:一、判断题.1.如果x=y,那么x+=y+2.如果a=b,那么a-=b-3.如果a-7=b-7,那么a=b4.如果6x=10y,那么2x=5y5.如果,那么2x=3y二、解下列方程.1.x-12=34;2.x-15=7;3.x-7=5;4.+2x。教学过程一、交流探究1.(出示投影1).⑴(一)班的学生人数等于(二)班的学生人数,现在每班增加

2、2名学生,那么(一)班与(二)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如果每班减少了3名学生,那么两个班的学生人数还相等吗?⑵如果甲筐米的重量=乙筐米的重量,现在把甲、乙两筐的米分别倒出一半,那么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吗?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⑴(一)班与(二)班无论是每班增加2名学生还是每班减少3个学生,两个班的人数还相等;⑵甲,乙两筐剩下的米的重量相等.2.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等式的基本性质:(出示投影2)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3、的数(或同一个不是0的式子),所得结果仍是等式.用字母表示:如果a=b,那么a±c=b±c,ac=bc,(d≠0).3.让学生举几个例子说明等式的基本性质.二、精导精讲1.(出示投影3).(我国古代数学问题)用绳子量井深,把绳子3折来量,井外余绳子4尺;把绳子4折来量,井外余绳子1尺,于是量井人说:“我知道这口井有多深了”。你能算出这口井的深度吗?师生共同分析:若设井深为x尺,将绳子3折量井,则绳长可表示为3(x+4);将绳子4折量井,则绳长表示为4(x+1),而绳子的长度没有变,所以4(x+1)=3(x+4)即:4x+

4、4=3x+12如何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呢?2.学生活动:回答以下问题.⑴从4x+4=3x+12能不能得到4x+4-3x=3x+12-3x呢?为什么?⑵从x+4=12能不能得到x+4-4=12-4呢?为什么?3.师生互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这个方程.4.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演示x=8是否为方程4x+4=3x+12的解。三、运用提升1.出示上例中根据等式性质1对方程两边的变形.学生活动:观察上述变形,你发现什么?与同伴交流.学生回答:这种变形相当于把方程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移到另一边.教师指出:这种变形叫移项,强调:移项要

5、变号,不管从左边移到右或从右边移到左边,只要“移”就得“变”。2.运用移项法则解方程.解方程:⑴2x=x+3;⑵3x-1=40+2x.学生活动:学生尝试运用移项法则解这两个方程.教师活动:①在学生解答时注意发现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②指定1名同学学生到黑板演示,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③解完后另请两位同学对这两个方程的解进行检验.四、随堂练习课本P109练习第1、2题.五、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内容:1.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2.利用等式可以解一元一次方程.3.运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更简便.六、作业1.课本P18习

6、题4.2A组第l题.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七、教学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