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

ID:28848913

大小:3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14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_第1页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_第2页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_第3页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_第4页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课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堂效率的调控与反馈摘要:本着重探究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对小班化数学堂效率的影响,并由此带的良好作用,从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调控堂,提高堂效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个性、评价目前.小学数学堂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

2、”,所谓“启发式”的教学现象较为普遍。其教学内容琐碎,问题探索缺失,思维含量低.看似热闹的问答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剥夺了学生深入思考的权利,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程式化,使学生失去了灵气和学习的乐趣。以知识占有为终极目标的教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强调以自主为前提.以探究讨论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正应验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好先生,不是教

3、书,而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陶行知的教育格言给予我很大触动,从二年级起就在班上进行小组合作方面的探索,力争让学生之间形成对学与群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索的过程,通过生教生、生练生,生强生的过程,到达学生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良好效果。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构.具体方式包括:1)提出问题,独立思考;2)解决问题,合作探究;3)应用拓展,自主建构;4)评价反思,自我体验。在二年级下期的一节数学兴趣堂上发生了一有趣的事。戴劲松和廖洲懿两位同学的在数学方面非常优秀,让他们单独去完成拓展提升题时,他们不能完全做对整道题,只能完成整道题的某些部分,但

4、让他们一起讨论着做时,每道拓展题都能做对,而且能把整道题的解题思路讲解的很清楚。我当时很惊讶,不知道这是某种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记得刚开学时,我试着让学生单独完成黄冈作业本上的思维拓展题,有7成的孩子能完成,但能解答正确的还不到3成,教师在点评时很多孩子都是被动接受教师的解题思路,学生掌握的效果很差,即使当时听懂了,下没有及时的复习巩固没过几天学生又忘了。我想起了兴趣上的趣事,于是准备做个实验——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我让学生们把黄冈作业本上每个方块最后那道思维拓展题留下不做,待有四五道后,用一节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在小范围内讨论着做。讨论时,组长做好记录

5、。教学实验——感受小组合作的力量一道思维拓展题(摘自黄冈作业本):有三袋同样重的糖,每袋糖都倒出40颗后,剩下的糖合起刚好是一袋糖的重量,请问一袋糖多少颗?读完题后,我请孩子们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此题进行讨论,自己在一旁观看,不做任何提示。待讨论结束后,能够举手回答此题的小组仅2个小组(全班有9个小组)。我请这2个小组其中一组的代表廖洲懿廖老师讲台为同学讲解他们小组的解题思路。廖洲懿说:“我们小组认为对这道题的解法的关键是抓住总量不变。因为剩下的糖合起刚好是一袋糖,所以拿走的糖合起应该是3-1=2袋,又因为拿走的糖的总数为3×40=120(颗),那么2袋

6、糖一共120颗,那么一袋糖就是120÷2=60(颗)。”廖洲懿把解题思路讲解的很清楚,分步算式也写的明白,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于是我请全班同学一起给廖洲懿鼓掌,并说:“廖老师把这道题讲的很清楚,但廖老师还给大家留了个任务,那就是列综合算式!请大家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廖老师留给大家的任务。”这时,堂谈论的气氛再次浓烈起。很快9个小组中有7个小组完成3×40÷(3-1)的综合算式,并且能把握住这个综合算式的关键——小括号。小括号作用不只是提醒他们要先算括号里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解题中灵活使用。可以看出他们能够理解并灵活运用小括号了。接着我请刚开始另外一个小组的

7、代表戴劲松同学讲解他们小组的解题思路。戴老师上讲台后对我说:“我会说但我不知道如何写。”我告诉他我当他的助手帮助他。戴劲松说:“我们小组用的是假设法。已经从袋子中拿出了40颗糖,那原袋子中糖的颗数肯定比40多,那我假设那袋子中有0颗糖,0-40=10(颗),原的3个袋子还剩3×10=30(颗),结果不等于假设的0颗。我们发现剩下的糖比假设的少,说明袋子里面不是0颗。说明我们假设的糖少了,那就假设60颗,60-40=20(颗)3个20是60,发现和假设的相同,得出原一袋糖就是60颗糖。我将他讲解的假设过程板书在黑板上。黑板上板书出三个草图(草图如下)第一袋第二袋第三

8、袋剩下的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