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44019
大小:4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4
《第十一讲 《史记》〈太史公自序〉兼谈司马迁及其史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一講《史記》〈太史公自序〉兼談司馬遷及其史記參考資料張大可,《史記研究》(北京:華文出版社,1998),〈太史公釋明考證〉鄭鶴聲,<太史公司馬遷之史學>《中國史學史論文集》第一冊(華世,65年)潘重規,<史記導論>《中國史學史論文集》(同上)周佳榮,《中國史學名著概說》,第一章史記(台北:唐山,民國78年)倉修良,《中國史學名著評介》第一卷,五,史記(肖黎)(里仁,民國83年)杜維運,《中國史學史》第一冊(台北:三民,民國82年)第五章第二節史記的問世,第三節司馬遷的史學世界※韓兆琦編注,《史記選注匯評》(台北:文津出版社,民國84年)歷代對史記的總評中國史學發
2、展:因時代的變遷,受幾個因素的影響:其一史官制度的變遷,古代史官,史的初職是記事,掌文書,典秘書,司天事與人事。周代又有五史:大小內外御史,另有左史、右史,左史記言,言為尚書,右史記事,事為春秋,但言事中常有互通。古代六經皆史,尚書(上古帝文之書,上所為下書之)-章學誠認為紀事本末體實出於尚書。春秋為魯史之名,其記事之法,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孔子:知我者春秋,罪我者春秋。左傳、國死、竹書紀年、戰國策等。漢之後史官以記史、修史為主,修史又有官修、私修、官私合修等。其二史家的史命與責任,司馬遷、班固、范曄、陳壽、歐陽修等正史的著作,有史學理論與史學評
3、述的劉、章等。史學發展談最多是劉知幾與章學誠,劉氏的史通外篇中史官建置、歷代正史兩篇,論史學的源流太史公一,太史公為史記的書名:漢書、後漢書持此說,二,太史公為其外孫楊惲所加:王國維持此意見。三,太史公為官名。四,太史公為司馬遷尊稱其父。五,太史公為太史令的尊稱。六,太史公為尊稱也是遷自題。太史公曰的內容(周虎林:司馬遷及其史學):記敘經歷、嚴定褒貶、補苴遺闕、寄託感慨、闡明緣起、論略篇義。太史為官名,公為尊稱,司馬遷稱其父,亦自題。史記史記與太史公書皆為該書之名稱:屢見史記本書,悉指舊史而言史記:三國魏志王肅傳,明帝稱遷著史記;荀悅漢紀:「司馬子長遭李陵之禍,發憤
4、而作史記」晉人司馬彪續漢書持此說,隋志據以著錄,史記遂為太史公記的簡稱,錢大昕認為史記之稱是出於魏晉之後。書名的演變:「史記」原是史書的泛稱。《史記‧太史公自序》: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東漢已有《史記》之稱,隋唐以後漸成專名,隋書‧經籍志》:《史記》130卷。楊明照《太史公書稱史記考》(《燕京學報》第26卷),指出《史記》名稱,開始於東漢靈獻之世。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太史公自序中談到遷生龍門(今陜西韓城)據王國維考證,生於漢景帝中元5年(145BC),卒於昭帝始元元年(86BC)一說卒於漢武帝後元元年(87BC),年60歲,大部份活
5、在漢武帝時期。出身史官世家,父司馬談,曾任太史令(通稱太史公,掌圖書與天文曆算),從小遊歷許多地區,走遍東南及中原地區,學習當時通行的文字—隸書,隨父到京師長安後,他又學習了古文(如籀文),向當時經學大師董仲舒學習公羊派《春秋》,向古文大家孔安國學習《尚書》。20歲前便能誦讀古史書,如:《左傳》、《國語》《尚書》等。大約20-36歲間遊各地,《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的:「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講業齊魯之都,觀孔子之遺風,鄉射鄒嶧,乙困鄱薛彭城,過梁楚以歸。」所經路線是:長安→江陵→汩羅江西省→長沙(憑弔賈誼)→九嶷山(舜葬之地)
6、→沅江→長江→廬山(禹疏九江)→登會稽山(勾踐臥嘗膽事→江蘇淮陰(韓信「胯下之辱」處→泗水→→曲阜(孔子)→山東薛縣(孟嘗君封地)→彭城(楚漢相爭處)→梁地→楚地→回長安。司馬談死後繼任為太史令(元封3年,108BC),約38歲,讀檔案史料,經過了四、五年,太初元年(BC104),以太史令身分主持改秦漢以來的顓頊曆為夏曆的工作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曆官鄧平、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曆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覆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造成新曆,這就是著名的《太初曆》。此外他秉父遺志著手準備編寫《太史公記》(《史記》)這年42歲。天漢2年(99BC)李陵征匈奴,因
7、寡不敵眾,加上後無援兵,戰敗被俘而投降。朝廷震驚,武帝本希望李陵兵敗時戰死或自殺,給朝廷爭回一些面子,但卻投降,武帝大怒,下令把李陵家人全部扣押起來。只有司馬遷,認為李陵勇敢孝義,加罪於他實在冤枉,於是為李陵抱不平,受腐刑(宮刑),三年後獲赦出獄,任中書令(57歲),繼續編寫史記,征和2年(91BC)大致完成。後由其外孫楊惲傳佈出來。《史記》前後著作的時間長達十八年,加上日後的改訂刪削,以及司馬遷從前遊歷各地、搜羅史料的前置作業,歷時近二十年。全書一百三十篇,分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五類,其材料來源,其一是書籍和前代文獻,如春秋、禹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