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80604
大小:4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浅论高中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高中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一、在课堂上渗透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万丈高楼平地起,鉴赏古典诗歌一定要有扎实的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做为基础。因此,学生要进行诗歌鉴赏活动,自然就要具备一定的诗歌知识体系,所以在课堂上,要注意诗歌知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从古典诗歌的形象、语言、情感、种类、表达技巧、意象、意境等方面,给学生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加以指导。这样,学生在具体进行鉴赏实践的时候才不至于说外行话,学生的鉴赏实践也才能够走上较为正规的鉴赏轨道。如我们学习《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qiu)。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liu)。竹喧归浣女,莲动
2、下渔舟(zhou)。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liu)。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音韵美。了解四声,诗歌的平仄就容易明白,就能较好地体会到诗歌音韵的美,增强审美的能力。二、激发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大多数对于流行音乐的接受程度较高。而且,流行歌曲中也有一些是采用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词,谱上带有现代感的乐曲,就成为了富有时代感的歌曲,更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于是,我就投其所好,从流行音乐入手渗透古诗的教学。我告诉学生,古诗本来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是可以谱成歌曲广为传唱的,不少优秀的古诗词在当时其实就是“流行歌曲”!这样一来,
3、原来遥远的古一下高中学生尽管对学习古诗文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同。因此,激发与培养兴趣可以从学生乐于接受的流行音乐入手,在把古典乐曲与诗歌鉴赏-..渗透到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讲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先播放萧敬腾的《梦一场》;讲授李商隐的《无题》时播放徐许嵩的《断桥残雪》。有些学生因为爱唱流行歌曲,便不知不觉把这些诗词给背了出来,乐在其中。于是,进一步要求学生自己去找类似的歌曲来唱。在同学们都能熟练吟唱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其韵律之美,给学生讲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告诉学生古典诗歌与音
4、乐的内在联系。这样原来遥远的古典诗歌一下子在心理上被拉近了,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也明显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到名胜古迹、网络等有古典诗词名句的环境中去历练,带领学生在一些书画作品展览活动中接受熏陶。三、受以学生正确的鉴赏诗歌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受以方法比受以知识更为重要,教师不能放手让学生自由的去进行鉴赏,学生的鉴赏实践应当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进行,而且教师的引导应当力争做到三个方面:(一)提供鉴赏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指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不失时机的给学生一定的鉴赏实践训练的内容与时间,要注意的是时间
5、间隔不能拖得太长,尤其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实践之间的时间不能太长,太长则理论知识遗忘得多而且快,对于提高鉴赏水平没有多大的益处。(二)要拓宽鉴赏实践的范围。即指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在课内,而古典诗歌的鉴赏实践则要放眼生活,甚至于要放眼阅读视野所及,即课内课外,阅读材料、生活范围等等。只要有机会接触古典诗歌,也就有机会进行古典诗歌的鉴赏了。(三)要注意把握诗歌鉴赏的数量与尺度。-..是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实践时,要注意古典诗歌鉴赏的数量的安排与把握,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过少又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
6、更好地指导学生的鉴赏实践。我们大致从叙事诗、抒情诗、赠别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等诗歌中,每一类型诗歌选择讲解二至三首,这样既能够顾及到诗歌鉴赏种类的全面性,又能够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担。老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们深入体悟诗歌的深远意境和丰厚内涵。如标题的暗示,作者的生平、思想,意象、意境,表现手法以及关键词等,教给学生鉴赏的方法。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如对王湾的《次北固山》一诗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中的“生”“入”字的理解“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
7、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中“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狂”。 鉴赏时诗歌的表现手法也不可忽视,如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起首二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诗人采用了色彩的对比。其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
8、样,通过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营造了一种凄凉的环境,从而表现出诗人孤寂飘零之感。在一定数量的诗歌鉴赏实践训练之后,学生有了很深的感受,-..原来诗歌鉴赏理论知识对于诗歌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