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43768
大小:59.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园林建设顾误再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林建设顾误再谈内容摘要针对当前我国园林建设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理念、保护城市自然资源、滨水城市景观、城市线性设计、露地花卉布置形式和园林文化内涵等方面加以分析和论述,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求逐步改进。我国的园林建设已从城市园林发展到园林城市,并向大地景观的层次进展。城市绿地率呈普遍增长之势,人居环境,特别是新居住小区中的自然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生态与景观融为一体,出现了许多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的人居环境。空前的成就令人欣喜,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涌现一些问题。如何正视和解决问题,则成为巩固成绩和持续发展的关
2、键。举正同时要勘误,使之“负负得正”。顾误者也难免有误,因此求教于众。理念至为重要,是人本主义还是人与自然相协调?西方的人本主义出自对神本主义的背叛,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人类只有一个与自然共存的地球。人作为自然中特殊的成员可从自然中相对独立出来,但人毕竟是从属于自然的生物,必须与自然协调才能持续发展。也只有人与自然协调才能产生美。园林就是将人的社会美融入自然美从而形成园林艺术美。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将园林美学概括为“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城市的实质首先在于作为人类聚居生存的生活环境。社会生产要与自然环
3、境与时俱进地协调发展。城市化不应与自然环境针锋相对,因建设城市而在初期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现在应得到补偿,并继而建立人工的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环境是社会持续发展的生理基础。园林是人造自然,亦即恩格斯所说的第二自然。其宗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因脱离自然所产生的,对自然环境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具体而言,将生态健全、景观优美的环境融会以文化,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游览和休息的空间。与此相违便是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继往开来的园林建设与时俱进而又万变不离其XI、O要切实保护城市藉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尤其
4、是山、水土壤、空气和植物,尽可能保存原生状态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首先要相地,选自然形胜之所在。自然者,自其然也,长期形成水陆协调的比例。如总嫌用地不够,就必然要炸山填海、垫土填江湖,因此绝大多数城市水体与时俱减。除自然淤积因素外,人为破坏也是不可忽视的。炸山必破土、伤树。唯自然资源是很难再生的,因此须慎之又慎。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即使是次生的也很宝贵。明代的园林宗师计成忠言犹在耳畔:“须陈山水清音,休犯山林罪过。”除了直接破坏,还有“建设性破坏”。城市路网或建筑不因起伏的自然地形作因地制宜的调整,而简单
5、地用方格网式的线形硬扣在自然地形上,加以“几通一平”的提法,破坏了自然起伏的地形,自然景观与城市建筑景观两败倶伤。市区内宽广平直的主干道要延伸到近郊,所到之处,刚直不阿之路压平了自然起伏的岗坡。逢山开口,遇水填平,把路旁自然逶迤、高低起伏的山林和水泽化为堤坝式的单面平坡。建筑则疏于量山地空间尺度来定体量,多为扩大建筑规模后再强加于山坡、谷壑。如果不被人为的轴线和方圆几何形体所束缚,量体裁衣、化整为零、因山构室、就水建屋、随曲合方、随遇而安,使之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则必有“因山构室,其趣恒佳”之妙。路
6、与山正交于谷口,路两边或石或土还其“未山先麓”之山势及“左急右缓”之自然山谷或陂陀之面貌,再以山石或树木布置在坡上,便会形成“两山交夹,石为牙齿”的自然景观。如路旁基本平行的山体稍有切割后,也要按照自然状态做人造自然的“还谷回坡”补山处理,而不应夷平作人工铺砌,留下人工破坏自然的硬伤。筑路并不注定要破坏自然山水,反之,自然山水会为道路增添自然情趣。古人云:“径莫便于捷,而妙于迂。”自然葱茏的坡谷可以调剂人工道路的平滞和呆板,平添自然生趣。山上开隧道洞口凿石为自然式洞口,不一定用块石再砌洞口或用钢筋混凝
7、土的人工拱券洞口。滨水城市无论是海、河、湖,都有滨水景观的问题。其自然景观资源是河床、沙滩、礁石、滩涂和相应环境下生长的江苇等湿生植物群落,要尽可能地加以保护。不要一律用人工硬材料铺砌的岸壁直墙或护坡取代滨水的自然景观。局部有人工岸线也应尽量后退,在人工驳岸外保存自然滨水景观。礁石不要炸掉,可以与人工岸壁嵌合。人工岸对礁石作退让,照样可以立根。有的滨水城市将数千米甚至更长的滨水自然景观岸线变为人工石砌的岸壁直墙,更以几何形体取代自然岸线,或圆或方,突出岸边。岸上则划分为成排的矩形或与岸线垂直的几何形体
8、,自然水岸景观荡然无存。化大地自然水景为人工硬质材料铺装的水景,不但耗费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舍本逐末。这不仅在水土工程技术方面难以实现,而且在大海面前造人工水池,矫揉造作,何美之有?再者,江河湖海都属于大地景观,气势磅礴、辽阔壮观,面对大千世界玩弄城市园林常用的曲桥、亭榭以及人工喷水池、花坛等雕虫小技,不但与周边环境不相称,简直可以说是对大自然的亵渎。景与境违就违反了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则。管子说:“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另外,出于防洪的目的,往往在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