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与字.doc

《左传》中的与字.doc

ID:28117410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8

《左传》中的与字.doc_第1页
《左传》中的与字.doc_第2页
《左传》中的与字.doc_第3页
《左传》中的与字.doc_第4页
《左传》中的与字.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左传》中的与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左传》中的“与”字刘萍萍(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5)摘要:虚词“与”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它虚化的轨迹是由动词到介词,进而虚化为连词。在虚化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出现的位置、语境等等。我们考察了《左传》中出现的所有“与”字,对其作了统计,并把它的用法作了分析和归纳。关键词:左传与虚化在现代汉语中,“与”字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虚词使用的,它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从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与”的介词用法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连词用法又是由介词用法虚化而来的。在《左传》时代,“与”的这两种虚词用法就已经存在,此

2、外,“与”又被假借为语气词使用。我们以《左传》为例,考察了“与”字在先秦的用法,这便于我们了解其在后代的发展。经过统计分析,在《左传》经文和传文中,“与”字共出现了857次,除去用在人名中的8个,共有849个,其中动词241个,介词403个,连词191个,语气词6个,我们试从语法、语义角度分析一下“与”字的各种用法。§1动词“与”字在古代,“舆”和“与”是两个字,许慎《说文·舁部》“舆,攩舆也。”《勺部》:“与,赐予也。”《玉篇·勺部》:“与,赐也,许也,予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舁部》:“與,黨也,‘黨’当作‘攩’,‘攩’’

3、朋群也,‘與’当作‘与’,‘与’,赐予也。余吕切,五部”。《勺部》:“与,赐予也。赐,予也;予,推予前人也。余吕切,五部。此‘與、’‘予’同意,大徐作此与‘與’同,小徐作此即‘與’,同。惟小徐祛妄内作‘與’、‘予’皆同。近是,今正。‘與’,攩與也,从舁,义取共举义,不同‘与’也,今俗以‘與’代‘与’,‘與’行而‘与’废矣。”可见,上古时期,“与”和“舆”是并行的两个不同的字,只是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又由于两字音同,词义发生合并,“与”的全部义项都属于“與”了,“与”便不再使用(如《左传》中没有一处写作“与”的,全部写作“與”),

4、现“舆”又简化为“与”。从词义发展的角度来看,“與”兼并了“与”以后,其动词词义向两个方面扩展引申:→赐予→给予舆→→盟国、友邻→结交、亲附→帮助→赞许→党与→→类、同类→比、相比→争→战、对付为了书写方便,本文中的“舆”全写作简体“与”;()里的成分表示词性或短语类型;[]里的成分表示可有可无,;<>中的成分表示缺位,下文同。下面就从语法角度讲述一下“与”字的动词用法,动词“与”一般用在名、代词宾语之前,引进动作的受事者或与事者;有时也带谓词性成分,在句中作谓语。用“与”字构成的句子,有以下三种类型:1、与+双宾语1.1[修饰

5、性成分]+间接宾语(名词)+直接宾语。〔1〕公与石祁子玦,与宁庄子矢,使守。《左传·闵公二年》〔2〕初,周人与范氏田,公孙尨税焉。《左传·哀公二年》〔3〕不与王舟,及宁,王欲杀之。《左传·定公五年》1.2[修饰性成分]+间接宾语(代词)+直接宾语〔4〕齐侯说,与之虎牢。《左传·僖公四年》〔5〕子卒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左传·襄公三十年》〔6〕谓遗:“请城费,吾多与而役。”《左传·襄公七年》1.3[修饰性成分]+与+<>+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缺位,但根据上下文语境可以领会出来。〔7〕母弟辰曰:“子分室以与猎也,而独卑魋,亦有颇焉

6、。”《左传·定公九年》〔8〕宁将事之非鼠如何,乃弗与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2、与+单宾语2.1[修饰性成分]+与+单宾语(名词)〔9〕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獘;与小臣,小臣斃。《左传·僖公四年》〔10〕公不与小敛,故不书日。《左传·隐公元年》〔11〕夕怨襄王之与卫、滑也。《左传·僖公二十四年》〔11〕中“与”是大谓语中主谓短语的小谓语,“之”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之”和“与”连用,明确说明主谓短语作谓语。2.2[修饰性成分]+与+单宾语(代词)〔12〕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左传·昭公十六年》〔13〕国受其福

7、,祝史与焉。《左传·昭公二十年》〔14〕郤至曰:“人所以立,信、知、勇也。信不叛君;知不害民;勇不作乱;失兹三者,其谁与我?”《左传·成公十七年》2.3〔修饰性成分〕+与+单宾語(谓词/谓词性短语)〔15〕吾与杀吾父,行将焉入。《左传·襄公二十七年》〔16〕固不与围邯郸,将作战。《左传·定公十三年》〔17〕能与忠良,吉孰大焉。《左传·成公十七年》〔17〕中的“与”假借“举”,义为“推荐”;“忠良”本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名词,表示“具有忠良之心的贤臣”。2.4[修饰性成分]+与+单宾語(介宾短语)〔18〕亲执铎,终夕与於燎。《左传

8、·昭公二十年》〔19〕苑侯忌辞曰:“与于青之赏,必及于其罚。”《左传·昭公二十年》〔20〕今我妇人,而与於乱,固在下位。《左传·襄公九年》2.5[修饰性成分]+宾语(代词)+与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之前是古代汉语特有的句法格式,最常见的是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