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78401
大小:64.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战争——《左传》的关键词——《左传》中几个》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战争——《左传》的关键词——《左传》中几个论文: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详细地记叙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些事件,但在这众多内容中,毫无疑问以军事事件为主流,由此描绘军事场面的动词也随之极其繁多,如“伐”、“侵”、“战”、“克”等等,一般的译著统一翻为“攻打”,有的学者虽然也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2004年广西师大有中国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左传》军事词语研究),但那是对533个涉及军事方面的词语的产生根源、命名缘由作系统的探讨,对几个关键性的动词没有作详细的区分性的分析,笔者行文,无非通过字词的分析,更细致地了解当时的战争情形。
2、论文关键词:伐,侵,战,征,战争,门有人说,“人类是一种好战的动物,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1]我认为这句话用在《左传》中更恰当。尽管作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左传》,所涉及的内容林林总总,方方面面,如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礼仪,但翻开《左传》,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左传》的历史是战争的历史,《左传》的时代是战争的时代,不仅几个大国之间如齐楚、齐晋、秦楚、鲁宋之间常常穷兵黩武,就是一些势力弱、地盘极小的,后人很难记住他们名字的郑国、虢国、卫国、邾国、鄀国,都从没有逃过战争带来的灾难。有人统计约春秋二百余年间,各类军事行动就有483次,大规模的战争
3、就有14次。[2]因此,描绘战争的动词自然不少,如伐、侵、攻、袭等等,把这些动词笼统作“攻打”来翻译,疏通句意倒也无妨,但如果都一概用一个义去理解,显然只能粗线条地了解《左传》。他们中有交叉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用法有不同之处。(一)伐“伐”在甲骨文中写作,一边是人,一边是戈,像人以戈击脖颈,《说文》,“伐,击也。从人持戈,一曰,败也。”伐即击杀,攻击义,已是定论。《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夏,郑人侵许,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似乎将伐、侵、袭三字分得很清,“伐”因“有钟鼓”而带有“正义”的色彩,兴师问罪,公开声讨,表明进攻的正义性,这
4、是原文的观点。我认为《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的话语只能强调这三个字是有区别的。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要说“伐”即正义之战是难叫人信服的。先看“公开声讨、兴师问罪”的一组例子。1、“遂帅师而伐宋,战焉,宋无信也。”《桓公十二年》[3]鲁、郑国之所以要伐宋,是由于宋国不讲信用。2、“楚伐绞,军其南门。”《桓公二十九年》楚国攻打绞国的理由,是“绞小而轻”,且自不量力。3、“十六年夏,诸侯伐郑、宋故也。”《庄公十六年》4、“秋,楚伐郑及栎,为不礼故也。”《庄公十六年》5、“故子国作乱,谓晋人曰:‘与我伐夷而取其地’,《庄公十六年》”夷人不知图报谢恩,必然导致
5、被伐。6、“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僖公元年》郑国因为亲近齐国而被攻打。7、“秋,伐陈,讨不忠也。”《僖公四年》8、“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僖公十五年》以上各句,或因为对方不讲“礼”,不讲“信”,或是对自己有贰心,用了“伐”字,进攻的方式是公开的,吻合了“凡师有钟鼓曰伐”一语,再看下面一组。1、“冬,伐卫纳惠公也。”《庄公五年》2、“夏,公伐齐,纳子纠。”(庄公九年)“代”的原因,不是对方的过错,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3、“伐我,吾求救于蔡而伐之。”《庄公十年》这样的伐除了用居心叵测来形容外,别无他词。4、“二年春,秦孟明视帅师伐
6、晋,以报殽之战。《文公二年》5、“……,郑公子归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以报彭衙之役。”《文公二年》6、“晋人伐郑,以报北林之役。”《宣公三年》以上句子中,报复也好,居心叵测也好,实在难和正义沾上边,充其量也就是为自己攻打对方找借口罢了。再看第三组。1、“楚文王伐申,过邓。”《庄公六年》2、“仲庆父请伐齐师。”《庄公八年》3、“十四年春,诸侯伐宋,齐请师于周。”《庄公十四年》4、“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五城。”《庄公二十一年》5、“晋侯将伐虢。”《庄公二十七年》6、“二十八年春,齐侯伐卫。”《庄公二十八年》7、“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
7、”《闵公二年》8、“遂伐黄,改黄师于碏陵。”《庄公十九年》从前后的语境看,这一组句子怎么也看不出攻伐的理由,纯粹是为了土地,为了财产,想“伐”就“伐”,这里的“伐”是完全可以用其他战争动词替代的。(二)侵“侵”在甲骨文中形状是,金文时左边的“牛”头演变成了人。《说文》:“侵渐进也。从人,又,持帚之进,又,手也。”“侵”的本义是“打扫”,和“伐”的本义相差甚远,但“侵”由“打扫”引申为“渐进”,再引申为象扫地一样一步一步向前扩张,即侵犯之意,“这样,侵”就和“伐”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进攻方式而对举。实际上在《左传》中,有时这两个字是融在一起的。《桓公十
8、年》:“齐人以卫师助之,故不称侵伐。”这里就干脆将侵伐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出现,看下面的句子。1、“四年春,齐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