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068579
大小:95.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种群的数量变化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扶沟二高高二生物教案编写人审稿人课题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一课件制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扶沟二高高二生物教案编写人审稿人课题种群的数量变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一课件制作课
2、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问题探讨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种群间复杂的种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如果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后,会发生些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來看一个实例:课件展示: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客拉客托火山爆发,炽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了一片裸地。几年之后,地面上稀稀疏疏长出了小草,还出现了一种蜘蛛。到了1909年,已有202种动物生活在这块新的土地上了。1919年动物增加到621种,1934年
3、增加到880种。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讨论: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什么是演替?2.群落演替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一:裸岩上的演替过程【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蘇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2.地衣阶段为苔辭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辭能够取得地衣?3.在森林阶段,还能找到地衣、苔蘇、草木、灌木吗?取代的含义是什么?4.在此演替过程中,土壤怎么变化?植物的变化有怎样的特点?5.在此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空间结构和抵御环境变化的能力有什么变化
4、?6.此演替过程属于哪种类型?有什么特点?常见例子有哪些?探究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思考讨论】1.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是什么?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和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完全相同吗?3.此演替过程属于那种类型?有什么特点?常见例子有哪些?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6页,限时5分钟。然后回答加提问题探究三:种群增长的型曲线1.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含义是什么?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模型是什么?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4.什么是环境容纳虽?种群数暈探究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种群数量如何波动?“J”型曲线,“S”型曲线有
5、什么区分?3研究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有什么意义?4.K值与K/2值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应用有害动物的控制有益动物的保护和利用K/2值(有最大增长率)严防有害动物种群数量达到附近,否则种群数量_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控制效果使有益种群数量维持在值,此时该种群种群数量会,从而保持资源更新能力。K(坏境容纳量)K值,改变环境,使之不适合有害动物生存保护K值,保证种群生存的坏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5.“J”型曲线,“S”型曲线的比较?种带数嚴时间(三)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
6、正。(四)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了种群的数量变化,那么,种群又可以组成群落,群落是如何形成的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群落的结构。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种间关系。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必修3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数量板书设计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