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77604
大小:185.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06
《政治必修《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全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 1.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价值。) 3. 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但一般等价物并不都是货币。) 4.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只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5.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商品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货币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具备货币的部分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和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法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商品(×) (金银纪念币是商品,也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人民币升值越高越好。(×) (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减少,不利于扩大外需。) 12.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13.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币就是外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是汇率。外币与外汇不相等。) 14.用同样多的人民币能换取更多的外币,意味着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 (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 15.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6.“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7.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还要结合供应量,如果供不应求,才会引起价格上涨。) 18.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19.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1.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某企业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 22.价值规律的内容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3.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所以每一次商品交换商品的价格和价值都相符合。(×) (由于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所以,并不是每一次交换价格与价值都相符合,等价交换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24.粮食、蔬菜、食用油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 (粮食、蔬菜、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不会大幅下跌。汽车、珠宝首饰等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大,价格上涨,需求量会大幅下跌。) 25.商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一定会减少。 (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影响,还受国家经济政策以及消费心理等影响,所以价格上涨需求量不一定会减少。)26.随着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提高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补商品(×) (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航空公司的反应是降低票价,吸引客源。因为飞机和火车是互为替代商品。) 27.在互为替代的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 (如果某商品价格持续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将会减少(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而该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所上升,但不一定引起另一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因为供求的对比关系才会影响价格。) 28.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商品的外观、质量。(×) (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29.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一定提高。(×)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消费水平。但消费还受收入和物价影响,所以生产发展消费水平不一定提高。) 30.贷款消费是超前消费,不值得提倡。(×) (超前消费是指超出自己的收入水平进行的消费,而贷款消费是针对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且没有太多积蓄的人开设的。) 3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扩大内需,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贷款消费。(×) (贷款消费还要根据个人的收入状况和信用情况,否则会阻碍经济发展) 32.消费结构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3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家庭消费以享受资料消费为主。(×) (应该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少,越来越注重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4.为了撑面子不惜举债消费而不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的行为,是缺乏理智的。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我们要提倡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5.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主旨是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节约资源。(√) 36.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性能在不断的提高,其价格也在不断的下降,人们对轿车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说明了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说明了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37.我国扩大内需的措施促进了经济较快增长,体现了消费决定生产。(×) (体现了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8.凡是消费,都能促进生产的发展。(×) (要适度的消费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起阻碍作用。) 39.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公有制经济。(×)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只能说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企业如果是国家或集体控股,就带有明显的公有性。) 40.我国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1国有企业通过改革发展壮大有利于发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都占有支配地位。(×)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占有支配地位) 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4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应该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45.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应该是企业,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46.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区别在于股东的多少。(×) (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公司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 47.所有公司的股票都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只有上市公司的股票才可以自由流通、转让,而上市公司必须是股份有限公司) 48.公司的执行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公司的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公司的决策机构是股东大会及董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49.企业实施兼并一定能获得高额利润。(×) (企业兼并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但企业营利还需要依靠正确的战略,科技进步,管理创新等措施。) 50.促进就业应以政府为主导。(×) (促进就业应该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同时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51.劳动者维护权益的基础是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是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5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权利可以放弃) 53.居民储蓄越多越好。(×) (居民储蓄并非越多越好,要结合经济形势具体分析) 54.储蓄存款比较安全没有风险。(×) (存在通货膨胀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55.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就增多。(×) (不一定,因为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56.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能定期收取利息。(×) (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 57.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政府债券) 58.商业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社会保险和人身保险。(×) (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投资,可以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59.投资多元化就是指投资方式要多种多样,投资方式越多就越赚钱。(×) (投资多元化就是指投资方式要多种多样,这有利于化解投资风险,对每种投资方式要一分为二,一般来说,风险与回报率成正比。) 60.劳动所得就是按劳分配。(×) (劳动所得包括按劳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61.公有制范围内都是按劳分配。(×) (公有制范围内的工资,奖金和津贴属于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的福利性分配属于平均分配,科技入股,资金入股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6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6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64.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 (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 65.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重要举措。(×) (不是初次分配而是再分配,见P61-62)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再分配维护公平的措施。(×) (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和税收形式实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 67.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68.实现社会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实现社会公平,不可能也不应该消除收入差距而是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69.要发挥财政的作用关键是增加国债发行量。(×) (关键是发展经济,调整分配政策,增加财政收入) 70.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是小于) 71.财政收支平衡就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财政支出。(×) (还包括收入小于支出,略有赤字;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72.出现财政赤字有弊无利。(×) (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 73财政结余越多越好。(×) (财政结余过多表明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随着经济总量和社会总财富增加,财政收入越多,则国家经济建设支出越多,有利增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在经济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并非越多越好,会影响企业和居民利益。) 国家对遭受“台风”灾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违反了税收的固定性。(×) (没有,税收的固定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更改。) 76.用欺骗、隐瞒等方式不缴或少缴税的行为是骗税。(×) (这是偷税,骗取国家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行为才是骗税) 77.在我国,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人人都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 (不一定每个公民都是直接纳税人。) 78.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因此,税收越多越好,税率越高越好。(×) (税收过多,税率过高会增加企业和个人的负担,不利于生产发展和消费的增加,最终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 79.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的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离不开国家宏观调控) 8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财政、税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决定)性作用。(×) (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决定作用) 81.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是市场经济盲目性的表现。(×) (自发性的表现) 8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法律手段。(×) (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83.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经济是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是行政机构采取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罚款) 84.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是基本标志,根本目标是坚持共同富裕,) 85.宏观调控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是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增长是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 86.国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国家经济过热时,要实施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提高利率。) 87.我国下调存贷款利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促进投资与消费(×) (货币政策。) 88.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同步富裕。(×) (不可能同步富裕。) 8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9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91.经济全球化是主要通过生产的全球化来实现的。(×) (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的) 92.经济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 93.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原则是最惠国待遇原则。(×) (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94.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普遍受益。(×) (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95.走出去就是商品出口。(×) (商品出口是走出去。但走出去还包括对外投资和劳务输出等形式。) 96.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和基本战略。(×)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国策是对外开放、基本战略是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原则(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7.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出路在于“引进来”。 (×) (增强企业竞争力不仅要坚持引进来,还要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第一单元1、国家的性质决定着统治阶级的性质。(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2、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权属性。(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主权构成国家最重要的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是全社会的民主,只能是阶级的民主。)4、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应该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公民的外延大,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敌对分子在内。因此,只能说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6、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7、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应该是真实性)8、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10、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是指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1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一样的。(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而公民具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是有所不同的。)12、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13、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14、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15、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16、等额选举在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应该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17、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和直接选举。(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普遍的差额选举,但是县及县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采取直接选举)18、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应该是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是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19、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利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20、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是基层政权组织。(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第二单元21、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间接引导,宏观调控为主。)22、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23、中国共产党要依法行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执政,政府才是依法行政。)24、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政府应该在法定的范围内履行职权,不能“错位”“失位”“越位”。)25、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标志是国家性质。(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26、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上级政府。(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27、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也是立法机关。(国务院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行政法规,但不是立法机关。)28、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群众自治组织都不能代替政府行使职能。)29、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各级政府有权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但不是立法机关。)30、在政府民主决策过程中,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对少数人的意见不予考虑。(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尊重少数原则都是我们在民主决策中坚持的原则。)第三单元3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决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3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3.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有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人大代表享有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的权力,即提案权。政协委员则没有。)34.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唯一有效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但并不是唯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到也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3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议会制度没有本质区别。(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议会制度,这些区别体现在经济基础、阶级本质、行使权力的主体及组织活动原则的不同上。因此我国不能照搬西方的议会制。)37.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具有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政府职能。(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机关,不能履行政府职能。)38.科学执政就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规律。(科学执政就是要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9.民主执政的目的是保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目的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40.依法执政就是依法行政。(二者的主体、内涵、要求是不同的。)4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朝党,民主党派是反对党、在野党。(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是亲密友党的关系。)4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组织上是互相独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43.人大与政协都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政协是我国政党制度的重要机构,不是国家机关。)44.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都是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则是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的。)45.人大监督与政协监督都具有法律约束力。(人大是运用国家权力进行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一种民主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46.民族平等意味着民族之间无差别。(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各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但并不意味着各民族之间人口多少、发展程度等客观差别不存在。)47.在我国,宗教活动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我国,只有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法律的保护,并不是所有的宗教活动都得到保护。(利用宗教反党和反社会主义,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不受保护)。)4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是特别行政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49.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自治。)50.我国宗教实行自主自办的方针,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矛盾的。(我国的宗教事务、宗教活动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但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政府依法对其进行管理。)51.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我国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第四单元52.政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错。主权国家四个基本要素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53.主权国家管理和保护居住国外的侨民,管理驻外使馆、商船等,体现自卫权。(错。这是管辖权的体现。自卫权是包括防御和自卫。如建设国防、军队、要塞,当受外国攻击时,进行自卫等。)54.不侵犯别国是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之一。(这是基本义务之一。) 55.联合国是世界性、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错。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56.中国支持联合国的一切活动和工作。(错。中国支持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57国际关系就指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错。国际关系最主要的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还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的关系。)58.军事力量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错。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际利益。)59.国际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为了维护国际利益,可以采用一切手段。(错。不应以维护本国国际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而是尊重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60.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错。国家利益包括政治、经济、安全利益等。)61.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一切利益。(不是一切利益,是正当的利益。)62.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是重要形式。)6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64.我国的军事力量和国际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际利益决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6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宗旨,不是基本目标。)《文化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注意:错。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具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一种文化)2、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注意:错。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注意:错。文化素养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4、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注意:错。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有利于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但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5、有文化就意味着文化程度高。(注意:错。文化不等于文化教育程度。) 6、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注意: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7、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8、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注意:错。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起到重大的阻碍的作用。)9、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注意:错。是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10、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11、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长剂。(注意:错。先进的、健康的才能成为个人成长的催长剂。)第二单元1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注意:错。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注意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对应的内容不能颠倒。)13、九寨沟为世界自然遗产,黄山为文化与自然遗产,庐山为文化景观遗产,昆曲和古琴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4、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错。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15、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注意:错。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6、世界文化就是各国文化的总和。(注意:错。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17、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18、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注意:错。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处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9、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注意:错。大众传媒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的主要手段,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0、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注意:错。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商贸、人口迁徙、教育,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途径和手段不要混淆)21、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22、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注意:错。人际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注意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23、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错。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24、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错。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5、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在世代相传中保留基本特征,但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26、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7、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注意:错。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28、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29、文化继承就是文化发展(注意:错。继承和发展强调的内容、要求和地位不同。)30、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注意:错。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不是文化自身的因素)3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性、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32、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错。这个观点错。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根本途径)33、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错。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3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35、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错。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36、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37、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38、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错。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39、文化创新表现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努力之中。(注意:错。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40、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错。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造来自基层。)4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42、“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43、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注意:错。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第三单元44、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注意:错。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秦朝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唐,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4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注意: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字与史学典籍。(注意:错。是汉字,不是文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47、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48、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注意:错。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4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强调的方向不同)50、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51、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错。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52吴越文化的特点:流动和开放性强、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的特点:内敛性强,热情奔放;滇黔文化较吴越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53、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错。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54、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注意:错。不能这样认为,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55、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56、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57、自强不息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注意:错。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奠定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58、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所以,中华民族精神是不变的。(注意:错。民族精神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59、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注意:错。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60、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注意: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1、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注意:错。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62、爱国就必然爱社会主义(注意:错。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63、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64、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经济建设展开,弘扬民族精神会影响经济建设的。(注意:错。弘扬民族精神不会影响经济建设,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6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注意:错。两者并不矛盾,但要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腐朽文化的影响。)第四单元 66、文化生活出现多样化的原因:文化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注意:错。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文化市场的发育和完善。)67、流行文化代表着主流文化,就是经典文化。(注意:错。流行文化并不代表着主流文化,经典文化可以是流行的,但流行的并不一定是经典。)68、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注意:错。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是其中的原因之一)69、传统习俗属于落后文化(注意:错。二者有区别)70、我国坚决抵制,依法取缔“法轮功”,体现了我们严厉打击落后文化的决心。(注意:错。“法轮功”是腐朽文化,腐朽文化与落后文化是不同的。)71、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7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开始了发展先进文化的历程73、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妨碍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注意:错。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74、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注意:错。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建设和谐文化根本上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7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注意:错。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永不褪色的旗帜。)7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注意:错。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深入……。)7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为目标。(注意:错。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培育“四有公民”。)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79、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注意:错。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80、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一回事(注意:错。二者有区别) 81、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8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国家的事情,与个人无关(注意: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的土壤:亿万人民参加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而且个人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8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内容是一成不变的(注意:错。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总要随时代的发展而被赋予新的内涵。84、精神文明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注意:错。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85、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86、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经济,所以,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不需要诚实守信(注意:错。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87、学生阶段主要是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后的事。(注意:错。这观点错。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知识文化修养。)88、科学文化修养高的人,思想道德修养也高,反之亦然(注意,错。二者有着密切联系,但不能成正比)89、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第一单元1.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3.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4.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9.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2.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第二单元14.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提醒: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15.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提醒:防灾减灾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只是顺从自然。)16.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提醒: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客观规律。)17.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18.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19.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提醒: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20.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21.规律有好坏之分,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没有好坏之分,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24.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5.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提醒: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6.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提醒: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7.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提醒:“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28.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提醒:不能理解为相互依赖,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29.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提醒: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30.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提醒:认为意识决定存在,是唯心主义观点。)31.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提醒:正确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32.主观认识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提醒: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3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提醒: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34.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提醒:实践决定认识。)35.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提醒:认识的发展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认识的水平与程度与认识主体的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36.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提醒: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37.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世界上存在终极真理。(提醒: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也不存在终极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8.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提醒: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3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醒: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40.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提醒: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41.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提醒: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4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的途径有实践和间接经验。)43.错误认识不是来源于实践,正确认识才来源于实践。(提醒:不论认识正确与否,都来源于实践。) 4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认识发展的唯一动力和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提醒: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间接经验。)4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提醒:实践才是唯一标准。)46.“三个有利于”标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提醒:“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把人们实践的结果作为标准,就是把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活实践作为标准,它是真理标准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和发展。)47.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提醒: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8.真理是客观的,所以是无条件的。(提醒: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的客观性强调的是,在真理所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内,它是正确的。)第三单元49.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提醒: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50.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提醒: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51.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提醒: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52.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提醒: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53.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提醒: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54.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提醒: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55.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提醒:当部分以有序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56.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提醒:必须在一定条件下。)57.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运动和变化也是一种发展。(提醒:并非任何运动和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才可能是发展。)58.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提醒: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9.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提醒: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与上升。)60.事物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的过程。(提醒:量变与质变有本质区别。)61.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提醒: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并不是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62.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提醒: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6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提醒:联系是有条件的。)64.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提醒: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65.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提醒: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不能用时间标准来判断。)66.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提醒: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向上的质变。)67.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提醒: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消除矛盾。)68.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69.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提醒: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相互转化。)70.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提醒: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次要矛盾通过主要矛盾起作用。)71.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提醒: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72.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提醒: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7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醒:不能将两方面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7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所以矛盾越多越好,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提醒: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75.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提醒: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76.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提醒: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77.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醒: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78.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提醒: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解决主要矛盾只是取得成功的关键。)79.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提醒:实践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80.制定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提醒:正确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81.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提醒:实践创新决定理论创新。)8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创新。(提醒:实质是扬弃。)83.创新是人们思维的产物。(提醒:创新离不开人的思维,但创新归根到底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84.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提醒: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辩证否定或扬弃。)85.创新就是科技创新。(提醒:创新包括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第四单元86.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提醒: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87.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提醒: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88.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醒: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89.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醒: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90.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醒: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只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只有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9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其主体不是全部。)92.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提醒: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有内涵。)93.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提醒: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但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的基本矛盾。)94.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提醒: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95.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醒: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96.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提醒: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97.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提醒: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 98.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提醒: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推动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99.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提醒: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还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00.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享受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提醒: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01.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首先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对社会的贡献。(提醒:既要看物质贡献,也要看精神贡献,把二者区分开来是错误的。)10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提醒: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基础。)103.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提醒: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之外还需主观努力。)104.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提醒: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个人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