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66235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力平衡教学设计题目二力平衡总课时3教材分析二力平衡是本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在整个力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浮力等知识做好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功中的二力平衡理解不会很好,应多做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由浅入深的科学方法3、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团队精神重点通
2、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难点知道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课前准备硬纸板、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等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情境引入5合作探究20引言: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在现实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为什么还会有许多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举出生活中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引导学生分析其中二例中物体
3、的受力情况,主要从力的作用效果来分析。在实例中书包手到的各个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书包处于静止;汽车受到的各个力的作用效果互相抵消,汽车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结论: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分析刚才学生举的实例,讨论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最少需要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力的个数是否一定为偶数。1、二力平衡的条件引言: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最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有什么特点呢?说出你的猜想学生设计实验讨论实验过程学生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点拨:力的大
4、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作用效果的三要素,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从这三要素来考虑。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要求:(1)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当两个力大小不等时,卡片如何?硬纸板(2)使作用在硬片上的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卡片如何?(3)使作用在硬卡片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没有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何?学生思考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举例例如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到重力和拉力的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在平直的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拉力、阻力、重力、支持力而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学生
5、解释例子,讨论问题得出:最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受力个数不一定为偶数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分组实验学生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最后由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引起冲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生活出发研究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回忆旧知识。△加深对平衡力的理解△体会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6、◇资源准备□评价○反思课堂小结8放视频(教师用书视屏资源二力平衡)回顾实验过程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只有满足条件的两个力才是平衡力。1、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的后两段,并观察2、3、4图。2、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必须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平衡力相同点大小相等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区别作用对象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作用时间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时间关系力的作用效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7、,一般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两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物体保持平衡1、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3、二力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学生看视屏,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学生阅读、讨论。学生回忆知识并区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填表。学生与教师一块回忆、总结、作答。△进一步体会在此实验过程的基础上如何得到结论的。△知识应
8、用于生活。△学会相似知识对比记忆、学习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