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

ID:27625359

大小:71.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_第1页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_第2页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_第3页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_第4页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典在解构与建构中前行一、《画皮》:经典屮的经典卡尔维诺(2006)在《为什么读经典》中给“经典”下的定义中这样说:所谓经典,就是我们每次重读都仿佛是在初读。有意思的是,紧接着还来了一句.•所谓经典,就是我们即使初读亦仿佛是在重温。这两个关于经典的定义看似矛盾,其实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经典的精髓,即经典在于典型性和生命性。经典的典型性在于“初读是重温”,即经典的特征首先在于它能建构,把现有的东西包括并继承下来,成为自己的主题和内容。经典的生命性在于“重读是初读”,即经典总能解构,把现冇的东西加以颠覆和否定,从而引导人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审视原来的事物。所以,经典就是对事物的解

2、构和建构的辩证统一。其中典型性是生命性的基础和源泉,生命性是典型性的体现和延续。它们共同构成了对经典的整体诠释。甚至简而言之,经典就是典型性的东西经过实践的考验而跨越时空的障碍,传承至今。以此衡量,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自面世以来,一直是雅俗共赏,深入人心,当归经典莫属。特别是其屮的画皮,更是借助电影为媒介,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聊斋故事。一提到女鬼的形象,大家都会条件反射地想起电影《画皮》中“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的“狞鬼”。并且“画皮”已经演变成了老百姓口中的普通名词,成了“外美内恶”、“虚假性、欺骗性”的代名词。所以《画皮》是《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是经典中

3、的经典。二、电影:对原著的银屏翻译根据符际翻译的定义,电影其实是用影视的符号来翻译原著的文字符号,属于符号之间的转换和翻译。据此可知,新版电影《画皮》是导演在新时代、新形式下对原著进行的一种银屏翻译。当然这不是普通的翻译,而是对原著进行了解构基础上的建构,是新时代新背景下对原著作为经典的两大特征一一典型性和生命性一一作出的一种创造性翻译。下面笔者就借助翻译研究中的方法和理论来具体探讨电影《画皮》屮的这种翻译。三、翻译也是解构:《画皮》屮的叛逆性翻译法国著名文论家埃斯卡皮提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鼻祖一一德国翻译理论家沃尔特,本雅明(1923)指出“

4、原作的生命之花在其译作中得到了最新的也是最繁盛的开放,这种不断的更新使原作青春永驻。”而《画皮》从文言小说翻译成银幕作品正好验证了此话的经典。1主题的解构。新版电影《画皮》脱胎于清代蒲松林《聊斋志异》中的《画皮》。《画皮》原文仅有区区1573字,讲述一个恶鬼变威美女迷惑书生后被道士除去的故事,但微言大义,对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有力的鞭挞:王生忘却夫妻恩情,迷上的与其说是外在妖魔,不如说是白己的心魔,而妖魔披裹的画皮,何尝不是丑陋人心每天包裹的华美外衣。这一深刻的寓意,才会使得蒲松龄原木并不是很精彩的这个小故事,胜过其他很多故事性很强的妖狐鬼怪故事流传至今。而在电影中,这个故

5、事被导演改头换面扩展成98分钟的屏幕故事:原来花心别恋的王生,虽然也曾被小唯迷的心猿意马,但是始终不过停留在梦境和意淫之中,没有发生任何越轨,那么他折射的人性弱点,自然也就消融得无影无踪了。因此看新版的《画皮》,只能看到爱情,却不见了原著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寓意。所以,电影和原著的区别在于主题的重心不一样:原著是从男性角度出发,重在强调对“性”的态度一一要灭欲戒色;电影则融入现代社会的婚恋元素,折射现代男女对爱情的纠缠和迷茫,即从男女双方的角度出发,重在强调对“情”的取舍一一付出和坚贞。2情节的解构。《画皮》原文很短,情节分为“掬心”和“起死”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掬心”的

6、主角是王生,他见色思淫,终被鬼害;第二阶段“起死”的主角是“妻陈”,她为救夫活,四处奔走,受尽屈辱。但新版电影中完全舍弃了第二阶段,虽保留了第一阶段,却做了很大的改编。如原著中男主人公是文弱书生,而电影中的男主人公则是位英武将军;原著中的女鬼是诎碧齿锯的无名“狞鬼”,而电影中的女鬼则是“九霄美狐”小唯;原著中女鬼的目的就是为了“掬心”吸血,而电影中的女鬼却爱上了男主人公,想“偷心”谋位;原著走情节线,用:g:念抓人,营造的是恐怖气氛,电影则走感情线,注重细腻的刻画,营造感人的场景。四、翻译也是建构:《画皮》中的忠实性翻译虽然在解构主义翻译观屮,译者可以大胆解构原作,但解

7、构的冃的其实是建构。因此,尽管导演在电影《画皮》中对原著做了诸多的解构,其实他无非是想用自己的理解方式来建构一部新时代的《画皮》。我们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还是很自然地把它和聊斋屮的《画皮》联系起来,而没有就此认为这是一部全新的影片,原因也就在于此:导演解构之后还得建构,还得把原著屮精髓的地方一一也就是《画皮》成为经典的特征给保留下来、再现在银幕上,让观众一看就想起蒲松龄、想起聊斋,想起原著。这再次印证了《画皮》成为经典的两个特征是客观存在的:导演的解构,只是反映出《画皮》具有成为经典的生命性;而导演的建构,才反映《画皮》具有成为经典的典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