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19321
大小:550.0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01
《反相液相色谱分离芳香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指导老师:唐玉莲背景色谱法也称色层法,是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MichaelTswett发现并命名的。他将植物叶子的色素通过装填有吸附剂的柱子,各种色素以不同的速率流动后形成不同的色带而被分开,由此得名为“色谱法”(Chromatography)。后来无色物质也可利用吸附柱色谱分离。英国生物学家Martin和Synge。他们首先提出了色谱塔板理论,以及其远见卓识的预言。1944年出现纸色谱以后,色谱法不断发展,相继出现薄层色谱、亲和色谱、凝胶色谱、气相色谱、高压液相色谱(HPLC)等。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如吸附力、分子
2、形状及大小、分子亲和力、分配系数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一相为固定的,称为固定相;另一相流过固定相,称为流动相)中的分布程度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慢中等快色谱分离Temporalcourse淋洗液22.1色谱的基本概念固定相:固定相是色谱的一个基质。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流动相:在色谱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等,都称为流动相。柱色谱中一般称为洗脱剂,薄层色谱时称为展层剂。分配系数可由Lan
3、gmuir方程得出Kd---分配系数q、c---溶质在固相和液相中的浓度保留时间(tR)和保留体积(VR)反应样品在柱子中的保留或阻滞能力,是色谱过程的基本热力学参数之一。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经典色谱法的基础上,引用了气相色谱的理论,在技术上,流动相改为高压输送(最高输送压力可达4.9´107Pa);色谱柱是以特殊的方法用小粒径的填料填充而成,从而使柱效大大高于经典液相色谱(每米塔板数可达几万或几十万);同时柱后连有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可对流出物进行连续检测。高效液相色谱的特点1.高压:液相色谱法以液体为流动相(称为载液),液体流经色谱柱,受到阻力较大,为了迅速地通过
4、色谱柱,必须对载液施加高压。一般可达150~350×105Pa。2.高速:流动相在柱内的流速较经典色谱快得多,一般可达1~10ml/min。高效液相色谱法所需的分析时间较之经典液相色谱法少得多,一般少于1h。3.高效:近来研究出许多新型固定相,使分离效率大大提高。4.高灵敏度: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进一步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如荧光检测器灵敏度可达10-11g。另外,用样量小,一般几个微升。5.适应范围宽:气相色谱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比较:气相色谱法虽具有分离能力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但是受技术条件的限制,沸点太高的物质或热稳定性差的物质都难于应用气相
5、色谱法进行分析。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以上)的有机物(这些物质几乎占有机物总数的75%~80%)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70~80%。HPLC的分类高效液相色谱按其固定相的性质可分为高效凝胶色谱、疏水性高效液相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高效离子交换液相色谱、高效亲和液相色谱以及高效聚焦液相色谱等类型。根据分离机制的不同,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分为下述几种主要类型: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
6、谱、液—固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对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空间排阻色谱法。用不同类型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或分析各种化合物的原理基本上与相对应的普通液相层析的原理相似。其不同之处是高效液相色谱灵敏、快速、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且须在色谱仪中进行。其中液—液分配色谱法及化学键合相色谱又分为:a.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液的极性。b.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法: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液的极性。反相色谱reversedphasechromatography,RPC固定相:非极性的反相介质,即为疏水性介质(R1,R2多为甲基,R为C4,C8,C18烷基或苯基,其中C18硅烷化制备的试剂最多
7、,统称为ODS–Octadecylsilica)。烷基化密度:45%,55%的羟基用三甲基氯硅烷覆盖,使表面完全非极性化。溶质在介质上的分配系数处决于溶质的疏水性,疏水性大,m高。流动相:极性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甲醇,乙晴,异丙醇、正丙醇和四氢呋喃等)洗脱:[有机溶剂]增加。30µm15µm5µmInfluenceofParticleSizeontheSeparationeffect应用:主要应用于5000KD以下,特别是1000以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