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ID:27133573

大小:67.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_第1页
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_第2页
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116300辽宁省瓦房店市屮心医院皮肤性病科辽宁瓦房店郭莉[摘要]采用门服依巴斯汀与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的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珍,总有效率达到87.5%,与单独使用依巴斯汀相比,疗效更显著,复发率降低,不良反应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关键词]依巴斯汀卡介菌多糖核酸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复杂,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了,迁延反复,瘙痒难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常规治疗屮,抗组织胺药缓解症状较易,但无法控制复发,更难根治,且有一定的副作

2、用或耐受性。笔者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应用依巴斯汀(商品名,思金)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商品名,斯奇康)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卜。1资料与方法1.1病例入选标准随机选择门诊确诊,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2]的病人共80例,均有典型的风团皮损。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5〜66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6周,最长5年。1.2病例排除标准Ol<12岁儿童及>70岁老人;02对依巴斯汀过敏者;03治疗前7天内用过其他抗组胺药或1月内用过皮质类固醇激素者;04有严重心、肝、肾、胃等器官及系统性疾病

3、;05妊娠及哺乳期妇女;06正在服用人环内酯类抗生素、唑类抗真菌药物者。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不参加本试验。1.3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冶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依巴斯汀lOmg每晚一次口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ImL隔日1次肌肉注射;对照组单纯予以依巴斯汀10mg每晚一次U服。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进行疗效评估。所冇患者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避免接触易致敏物质。1.4临床疗效观察按4级评分方法记录服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并计算疗效指数。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4级评分标准:①风团数0: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

4、数1〜10个;2分为风团数11〜25个,3分为风团数>25个;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闭;1分为风闭直径<1.5cm;2分为风闭直径1〜2.5cm;3分为风闭直径>2.5cmo1.5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治疗指数为100%;显效:80%≤治疗指数<100%;冇效:50%≤治疗指数<80%;微效,20%≤治疗指数<50%;无效:治疗指数<20%或继续加重。痊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数合计为总有效率。1.6统计学方法2组资料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2结果2.1近期疗效治疗4周后2组疗效比

5、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58,P<0.05)。2.2远期疗效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吋,治疗组有2例(7.50%)复发,但皮疹数0较治疗前减少,瘙痒程度减轻,再次治疗仍有效。对照组有9例(22.5%)复发。2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16,P<0.05)。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5.0%)、对照组有3例(7.5%)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头&、恶心、口干,继续用药未见症状加重,均未影响治疗,停药后自行缓解。3讨论依巴斯汀是第2代抗组胺药,依巴斯汀具冇迅速而长效的组胺抑制作用,并iL具有对组胺H

6、1受体的超强亲和力。是一种强效、长效、高选择性组胺H1受体阻断剂,并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受体没有拮抗作用,因而无明显中枢镇静作用,不良反应少,II服用方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慢性荨麻疹、湿疹、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卡介菌多糖核酸为新一代双向免疫调节剂,其免疫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内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诱导释放淋巴因子,破坏溶解病毒靶细胞,刺激网状内皮系统,激活竿核-巨噬细胞功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其脱颗粒所释放的活性物质,因而有强大的抗变态反应能力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及抗复发的目的

7、。慢性荨麻疹为常见的、多发的、易复发的皮肤科疾病,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笔者采用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与单独应用依巴斯汀的对照组相比,后者疗效明显更好,II不良反应少,复发率显著降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综上,依巴斯汀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成用。[参考文献][1】谭志建、陈静、李家文.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机制研究进展[』].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22(3):221-223[2]DavidJ,RobertsA.Preclinicaloverviewofeba

8、stine2studiesonthepharmacologicalpropertiesofanovelhistamineHlreceptorantagonist[J].Drugs,1996,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