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比较优势值的提出与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引言大学教材中初识比较优势理论,一对商品两个国家相对比较的逻辑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遇见DFS模型①时,我不禁产生疑问,这是比较优势的扩展,还是绝对优势的扩展?当得知杨小凯、张永生②(2001)否定比较优势及其扩展的观点时,我感到惊诧,也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好奇心。比较优势的涵义是什么?比较优势扩展的途径何在?比较优势扩展模型的理论和政策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本文尝试把这些初步想法总结起来,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洪银兴③(1997)认为:“单纯的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对外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国内许多学者撰写文章表达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如果连比较优势理论都不成立,比较优势的扩展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收集和整理支持比较优势理论的重要资料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到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挑战和修补,再到对比较优势理论的综合探讨。比较优势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孕育着其扩展的真谛,提高比较优势理论的实用价值是其扩展的主要方向。林毅夫等④(1999)认为:“比较优势战略是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从而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并且提升资源禀赋的结构”。李辉文(2005)认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本身就是动态的理论。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都具有动态性”。杨帆(2001)认为:“不应仅仅利用现在比较优势,同时应该是国家有意识的支持企业,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崔浩(2003)认为:“比较优势近年来的主要发展是基于对外生比较优势这一主流理论的完善和挑战”。这几种观点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肯定,说明比较优势理论依然成立,只不过它需要修正和完善。符正平⑤(1999)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比较分析。他认为比较优势的内涵是①DFS模型见Dornbush,Fischier,Samuelson(1977),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andPaymentsinaRicardianModelwithacontinuumofGoods②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1③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④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得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6---- -------⑤符正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1999.8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不断变化的,比较优势概念最大的优点就是强调“看不见手”的作用。梁琦、张二震(1998,2002)认为“相对比较”的概念是比较优势思想的精髓所在。这两个观点阐明了比较优势概念的部分内涵特征。廖国民、王永钦①(2003)认为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并不是一国的产业竞争力和企业自生能力的充分必要条件。他们把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与技术比较优势、交易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分成四对情况讨论。这对我的启发很大,为什么不能把上述几种因素结合起来讨论商品的比较优势呢?要素比较优势、技术比较优势、交易效率比较优势、甚至需求比较优势等等都会对商品比较优势的形成产生影响。而在现实的经济中,劳动生产率、技术、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交易效率、需求等单一要素并不能完全决定商品的比较优势,通常某一种因素只能对商品比较优势的产生起到一部分的决定性影响。如果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商品比较优势的影响,那么商品和这些因素用什么来表示呢?本文选择比较优势值的形式,因为比较优势值可形成一种指标体系,能够综合反映商品之间、商品和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的写作思路是:首先肯定比较优势理论依然成立②。接着阐释比较优势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比较优势的原始模型进行扩展:一方面把商品比较优势扩展为要素比较优势、商品比较优势和产业比较优势;把商品比较优势扩展为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和市场比较优势等等,这些是对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另一方面是对比较优势外延的扩展,主要探讨2*2模型扩展到2*N、M*2、M*N模型的计算方法及其扩展规律。最后探讨比较优势理论扩展的政策含义,即比较优势理论扩展有什么实践价值,在应用扩展后的比较优势时需要什么样的市场和政策条件。本文把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作为论述的重点。①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②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1年,P14。比较优势的退位,虽然波特只进行了简短的论述,但其影
响是非常广泛的。一些学者简单地认为波特的三部曲恰是取代比较优势理论的杰作。---- -------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第1章比较优势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1比较优势概念的提出及其古典模型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对重商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批判,提出自由经济的主张,为自由贸易奠定了理论基础。斯密认为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交换并取得相对廉价的产品。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的概念并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虽然国家、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是各国对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生产存在着成本上的差异,所以一国可以用绝对成本较低的产品交换另一国绝对成本较低的产品,那么两国都能在生产和贸易中获得好处。其实质上是: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国为另一国生产低成本的产品,同时也取得对方国家低成本的产品,并且保持了双方的贸易平衡。可是绝对优势的概念也存在局限。假定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当一国的两种产品的生产成本都低于另一国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就不能开展。李嘉图在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在斯密的绝对优势论基础上,阐释了比较优势的概念。还是以完全竞争和自由贸易为假定前提,劳动生产率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唯一因素,遵循等价交换和贸易平衡的原则,突出了“成本相对比较”的含义。只有当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比较优势值①等于1时,才存在两国贸易不能开展的唯一情况。李嘉图的2*2*1模型有几个假设条件②:①生产要素只有劳动一种;②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③劳动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④规模收益不变;⑤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⑥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⑦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⑧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并且假定劳动生产率相同时,可以用劳动投入量来衡量生产成本。若ax、ay分别表示A国的X、Y两种产品的成本,bx、by分别表示B国的X、Y两种产品的成本。那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可以表示为:若ax/ay>bx/by,则A国生产并出口Y产品,B国生产并出口X产品。李嘉图模型的用途不仅仅在于确定商品的贸易方向,更在于阐述了一种相对比较的思维模式。①下文将介绍比较优势值的概念。②薛敬孝等,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p37---- -------3----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果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用等价的绝对优势来表示,则可以区分为三种情况①:①ax>bx且ay>bx且ay>by;③axN时有多个最优解,当MBK/BL,那么A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B国与A国的情况恰好相反。若XK、XL、YK、YL分别表示X、Y两种产品中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对于要素密集度可以表示为:若XK/XL>YK/YL,那么X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把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就构成了H-O定理,即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产品,并且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所以A国生产并出口X产品,B国生产并出口Y产品。从上文可见,当要素拓展为两种——资本和劳动,则要素也可以用比较优势概念来表示,即要素比较优势。作为商品比较优势的第一个内涵扩展,要素比较优势的含义是什么?上文从数量的角度引出要素比较优势的概念,若假定要素数量与要素价格成倒数的关系,那么要素比较优势可以从价格角度来定义。即价格相对低的要素并且在商品中占有较大相对份额,这种要素决定着该商品的比较优势。这就是H-O定理采用要素价格的表示形式,那么要素比较优势与商品比较优势相比则多出了一层涵义,它不仅包含与商品比较优势相①他们只是用枚举法罗列出比较优势2*3模型和3*2模型的各种情况的数字例子,没有给出一般形式的2*3或者3*2模型。转引自Chipman,1965a,原文没有找到。②DixitandNorman,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③Balassa,TradeLiberalizationand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theManchesterSchool33,1965.5,P99-123---- -------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同的价格“相对比较”,而且包含商品比较优势所不具有的要素在商品中所占份额的“相对比较”。总之,比较优势的概念是可以扩展到要素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模型也有几个基本假设条件①:①两个国家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②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③规模收益不变;④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⑤两国要素的供给是既定不变的;⑥假定A国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B国是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⑦生产要素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流动;⑧X、Y两种商品的生产技术不同,其中假定X商品为劳动密集型的,Y为资本密集型的;⑨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它贸易障碍。则H-O定理可以表示为:若AK、BK分别代表A、B两国资本总量,AL、BL分别代表A、B两国劳动总量;XK、XL、YK、YL分别表示X、Y两种产品中的资本和劳动投入比重;Pak、Pal、Pbk、Pbl分别表示A、B两个国家两种要素的价格,Pax、Pay、Pbx、Pby分别表示A、B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价格。若AK/AL>BK/BL并且XK/XL>YK/YL;或者Pak/PalYK/YL,那么就有Pax/PayPbx/Pby,而供给因素产生的比较优势为Pax/Paybx/by,ax/ay=bx/by,ax/aybx/by,说明A国X商品和B国Y商品更具有比较优势,在满足李嘉图模型假设条件下,A国生产并出口X商品,B国生产并出口Y商品,那么A、B两国能够生产出更多的X、Y两种商品。但是A、B两国各自国内是否能够获得比封闭条件下更多的X、Y两种商品呢?不一定。由于生产与交换是相分离的,生产所增加的商品并不能保证在交换后商品一定增多。这就需要考虑两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即贸易条件。只有贸易条件处于ax/ay>bx/by确定的区间时,两国才都能得到贸易利益,不妨把这个区间称为贸易条件区间①,获得的贸易利益的多少与贸易条件在贸易条件区间的位置有关。有学者认为贸易条件是由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决定的②,讨价能力越强占有的贸易利益越多。这些学者实际上是放松了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把两个国家看作两个寡头来决定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按照纳什均衡解,两个国家只能获得一个次优的贸易利益。因为某个国家可能由于获得的贸易利益过少,可能自愿放弃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虽然增强了自主性,却减少了两国的最大产出。在“比较利益陷阱”的解释原因中,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竞争这两个原因,实际上是发达国家采用贸易垄断方式而发展中国家采用贸易自由竞争方式。由于发达国家常常比发展中国家的垄断水平高,发展中国家的讨价还价能力要弱于发达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就会占有大部分的贸易利益。这不是比较优势的失败,比较优势只是决定了商品生产国家和贸易方向,而可获得贸易利益的多少还要考虑市场结构、交易条件、商品进出口弹性等条件。所以“比较利益陷阱”是市场的问题,而不是比较优势理论的问题,依据“比较利益陷阱”来否定比较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内涵理解存在偏差。1.1要素禀赋理论新表述H-O定理的解释能力与当时的经济条件有关,资本和劳动在经济中的贡献占绝大部分。随着技术因素、人力资本、交易效率等其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逐渐增大,H-O定理的预测与国际贸易实际的差距也会增大,比较优势理论需要扩展。实际上,李嘉图比较优势发展①在比值ax/ay:bx/by中,假定比值大于1并且ay,bx,by不变,只要ax增大,则比值增大。为简化表述,假定汇率为1,潜在贸易利益(ax-bx)+(by-ay)是增大的,贸易条件区间增大。其简单结论是:当比较优势值都大于1时,
比较优势值越大,贸易条件区间越大,则潜在贸易利益越大;同理,当比较优势值小于1时,比较优势值越小,贸易条件区间越大,则潜在贸易利益越大。这是比较优势理论外延扩展的理论依据。②跟岸隆司(1982)认为只需按照李嘉图比较优势就能够确定贸易利益的分配,笔者认为这只是严格假设条件下的结论,没用什么实际应用价值。转引自: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P24-28。---- -------16----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到要素禀赋论也是同样的道理。H-O定理的特点之一是不仅包括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而且包括两种要素之间的替代。“比较利益陷阱”所依据的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关系,要素禀赋论中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已经明确指出,所以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在此,这两个层次的替代关系可以分为四种情况:两国国内商品之间的替代,两国国内要素之间的替代,两国之间商品的替代,两国之间通过商品贸易对要素的替代。杨小凯先生认为:从一个均衡状态到另一个均衡状态要经过无数次反馈。然而在实际贸易中人们通常主要关注两个国家之间的替代关系,常常忽略国家内部的替代关系,容易产生片面的认识,所以“发达国家资本对发展中国劳动的替代”才引起过多的关注。这些替代关系是“机会成本”概念在要素比较优势和商品比较优势中的体现。H-O定理的另一个特点是要素和商品可以用价格表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价格对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即使在不完全竞争的自由进入条件下,价格对资源的配置也是一种较好的状态。那么要素之间和商品之间的机会成本,以及要素对商品的贡献都能用价格的方式表示出来。假定两个国家两种要素数量为:KA、LA;KB、LB,其对应价格为:Pka、Pla;Pkb、Plb。要素比较优势可以表示为:KA/LA∶KB/LB;Pka/Pla∶Pkb/Plb。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价格为:Pxa、Pya;Pxb、Pyb,其商品比较优势为:Pxa/Pya∶Pxb/Pyb。两国要素对商品的相对贡献为:Pka/Pxa∶Pkb/Pxb,Pla/Pxa∶Plb/Pxb,Pka/Pya∶Pkb/Pyb,Pla/Pya∶Plb/Pyb。通过以上三种关系可以把要素比较优势与商品比较优势综合考虑,尤其是要素对商品的贡献关系,可以衡量A、B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与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否同一。如果把三种关系扩展到多个国家多种商品多种要素的情况,那么从要素到商品的比较优势的原因和状态都能表现出来,所以可以指导要素禀赋结构调整的大致方向。林毅夫等(1999、2004)认为要素禀赋结构的调整主要是资本的积累,这种思路有很大的片面性。为什么积累资本就是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为什么积累资本就能改善商品的比较优势?他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依据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来推断的。1.1新贸易理论的新表述赫尔普曼和格鲁格曼(1985)提出规模经济①和产品差异作为比较优势的另一个原因,①但是波特认为:规模经济行不通,见于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年,P15---- -------17----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对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解释能力比较强。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规模都不是无限扩大的,并且不同商品对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的要求不同,厂商之间的相互模仿可以降低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所产生的比较优势。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的实质相似。但是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所产生的垄断效果,会使率先进入的厂商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若把规模经济看作一种构成商品比较优势来源的因素,用类似要素与商品关系的方法分析,就可以发现哪些商品对规模经济比较敏感。这可以作为该类商品生产和经营的理论依据之一。X、Y两种商品价格是Px、Py,两种商品的生产规模经济指数①为:ga、gb。其相对贡献为ga/Px∶gb/Py。若A、B两国的市场规模指数为:Ga、Gb,则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比较优势,Pax/Pay∶Ga/Gb,Pbx/Pby∶Ga/Gb,Pax/Pay∶Pbx/Pby。从这三个比值可以估算出A、B两国X、Y两种商品对市场规模的敏感程度。同理,技术、交易效率、需求等因素也可以通过上述方法进行估算,把各种要素对商品比较优势的贡献程度进行排序,选择主要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只是价格或指数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如果考虑到贸易商品数量对比较优势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处理?价格与数量以及贸易利益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价格弹性来表示,即DQ/Q∶DP/P=t。综合考虑价格和数量因素就可以估算贸易利益的变动。假定A、B两个国家,X、Y两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分别为Pax、Pay,Pbx、Pby;Qax、Qay,Qbx、Qby,则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四个价格弹性为,tax,tay,tbx,tby。一般来讲,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时,降低价格可以增加收益,弹性系数值越大收益增加的越快;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时,提高价格可以增加收益,弹性系数值越小收益增加的越快。它们之间的比较优势值为:T=tax/tay∶tbx/tby。弹性比较优势值与价格比较优势值相对照就可以估算贸易利益的变化,从而可以选择贸易利益最大化的贸易商品价格和数量②。1.1比较优势新表述在李嘉图的劳动比较优势理论中,比较优势只限于商品之间的比较,劳动只是作为商品的一种度量方法。赫克谢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有三种比较关系,要素比较优势,商品比较优势,要素-商品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是商品比较优势的原因;要素-商品比较优势是要素到商品的传导机制,可以确定对商品比较优势影响最主要的因①可以用行业的集中程度来表示。②详见下文——贸易利益分配。---- -------18----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素;商品比较优势确定商品的贸易方向。当然,这个传递方向倒转过来就是贸易利益的分配过程,按照要素-商品比较优势把贸易利益分配给相关要素,那么要素增加、要素结构也相应发生改善。然后再按照新的要素比较优势、要素-商品比较优势、商品比较优势开始下一轮的生产和贸易。表2.2商品比较优势来源与其比较优势简化分类要素/项目比较优势来源主要因素主要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归类三要素自然资源、劳动、资劳动劳动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本劳动、资本要素禀赋论五要素技术、信息、资本、技术技术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劳动、自然资源七要素组织、制度、技术、组织组织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信息、资本、劳动、制度制度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自然资源其它因素需求需求需求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交易效率交易效率交易效率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资料来源:作者随着影响商品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增多,如技术、市场结构、市场效率、制度等等,要素或其他因素综合影响商品比较优势的经济现象更加明显。如果把要素和其他因素简单划分为三类: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那么商品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的公式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其解释能力更强一些。这个公式与要素-商品比较优势相结合,先确定主要因素,再确定各个主要因素的综合优势,那么商品比较优势的预测更接近于现实贸易状况。总之,比较优势强调“相对比较”,具有选择的特性,采用比较优势值的形式可以引进比较优势公式扩大比较优势的内涵。---- -------1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比较优势内涵扩展的探讨1.3.1贸易利益分配按照比较优势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为一个比较单位,则可以求得一个比较优势值,从而确定商品贸易方向。但是A、B两个国家从x、y两种商品中取得的额外贸易利益分配却不能确定。鉴于价格弹性与收益变动之间的关系,借鉴税收归宿理论的价格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一个比较单位的贸易商品的额外利益分配。A、B两国,x、y两种商品的价格分别是ax,ay;bx,by。按照比较优势原则,ax/ay1时,px/py处于区间{ax/ay,bx/by}的右半部分,A国利益大于B国利益。当{Eab,x,y}<1时,px/py处于区间{ax/ay,bx/by}的左半部分,A国利益小于B国利益。出口供给弹性相对大而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出口国可以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供给弹性相对大的商品一般是奢侈品,需求弹性相对小的商品一般是必需品,所以把新产品出口到其为必需品的国家,实现生活必需品的升级换代,就可以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1)相关理论表2.3需求弹性与收益价格弹性值描述定义价格下降对收益影响Ed>1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收益增加Ed=1单位弹性需求量变动等于价格变动收益不变Ed<1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收益减少资料来源: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中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P56商品进口,一般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下降,所以在此只考虑价格下降对收益的影响。即弹性越小,价格下降,收益增加越小,消费者得到的实惠越大。---- -------20----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表2.4共给弹性与收益供给弹性值描述定义价格上升对收益影响Es>1富有弹性供给量变动大于价格变动收益增加快Es=1单位弹性供给量变动等于价格变动收益增加一般Es<1缺乏弹性供给量变动小于价格变动收益增加慢资料来源:作者商品出口,一般只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升,在此只考虑价格上升对收益的影响。即供给弹性越大,价格上升,收益增加的越快,生产者得到收益越大。税收归宿取决于商品供给和需求的相对弹性。如果需求相对于供给缺乏弹性,则税收
主要是向后转移给消费者;如果供给相对于需求缺乏弹性,则税收主要是向前转移给生产者①。税收归宿是税收引起成本价格上升导致的税收负担分配,而商品进出口是由于商品进口价格下降、商品出口价格上升所引起的贸易利益的分配。所以贸易利益的分配与税收
归宿的税收负担的结论恰好相反,即贸易利益更多地落在相对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的身
上。与税收归宿的原因一样,弹性相对小意味着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更不容易离开这个市场,弹性相对小的一方不仅会承担较多的税收负担,而且会分得较多的贸易利益(见表2.5)。(2)弹性理论与贸易利益的关系若用Ed/Es表示贸易利益分配状况的话,则表2.5需求供给相对弹性与相对贸易利益Ed/Es>1供给相对缺乏弹性供给方获得较多贸易利益Ed/Es=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供求双方贸易利益相等Ed/Es<1供给相对富有弹性需求方获得较多贸易利益资料来源:作者若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相关,即ax/aypy>by表示,则表2.6相对弹性与贸易条件位置Ed/Es大于1等于1小于1Px位置靠近bx中间靠近axPy位置靠近ay中间靠近by资料来源:作者单独考虑x、y两种商品的情况下表2.7贸易利益分配商品收益分配Ed/Es大于1等于1小于1X商品出口A国大于B国A国等于B国A国小于B国Y商品出口A国小于B国A国等于B国A国大于B国资料来源:作者若综合考虑x、y两种商品的贸易利益分配,情况如何?如果x商品的Ed/Es>1且y商①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七版(中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P60---- -------2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品的Ed/Es<1时,则px靠近bx且py靠近by,x、y两种商品的出口都是A国获得的贸易利益大于B国获得贸易利益。同理,x商品的Ed/Es<1且y商品的Ed/Es>1时,B国在x、y两种商品的出口中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从而可以猜想,x、y两种商品的Ed/Es与贸易利益分配之间的关系。表2.8相对弹性、贸易条件位置与贸易利益分配Exd/Exs:Eyd/Eys大于1等于1小于1贸易条件位置靠近bx/by中间靠近ax/ayA、B两国贸易利益比较A国大于B国A国等于B国A国小于B国资料来源:作者不妨把Exd/Exs:Eyd/Eys称为弹性比较优势,那么A国出口商品x的弹性比较优势大于1,则A国可以获得较多的贸易利益。并且A国出口商品的弹性比较优势值越大,其获得的贸易利益份额越大。以最简单的A、B两个国家,x、y、z三种商品为例。A、B两个国家x、y、z三种商品的价格分别为ax,ay,az;bx,by,bz。则价格比较优势分别为(A,B;x,y)=ax/ay:bx/by,(A,B;y,z)=ay/az:by/bz,(A,B;x,z)=ax/az:bx/bz,并且假定三者都小于1。其中(A,B;x,y)*(A,B;y,z)=(A,B;x,z)<1,不妨假定(A,B;x,z)<(A,B;x,y)<(A,B;y,z)<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bx/bz-ax/az)>(bx/by-ax/ay)>(by/bz-ay/az),则比较优势值越小,那么贸易条件所处的区间越大。其弹性比较优势分别为(Ax,By)=Exd/Exs:Eyd/Eys,(Ay,Az)=Eyd/Eys:Ezd/Ezs,(Ax,Az)=Exd/Exs:Ezd/Ezs。假定三者都大于1,则(Ax,Az)=(Ax,By)*(Ay,Az)>1,(Ax,Az)值最大,A国出口x商品进口z商品可以获得最大部分的贸易利益。所以可以认为,商品比较优势值可以确定贸易条件区间的大小,而弹性比较优势值可以确定贸易条件在这个区间中的位置,从而确定所获得贸易利益份额大小。一般来讲,一对贸易商品的比较优势值越小①,贸易条件区间越大,潜在的贸易利益越大;并且一国对应的弹性比较优势值相对越大,则其对应的出口商品的相对贸易利益份额就越大。1.1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盛晓白(1998)认为比较优势以完全竞争为理论前提,而竞争优势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持相近观点的学者还有:陶然、周巨泰(1996),洪银兴(1997),张小蒂、李晓钟(2001),①为简化表述,把比较优势值都转化为小于1的形式。---- -------2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纪昀①(2003)等。一般来讲,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结构相对完善,而不完全竞争理论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框架。虽然不完全竞争的假设前提与现实经济更接近,但是不完全竞争的模型和结论多种多样,其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多是片面的局部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为前提时,其逻辑结构相对完整,结论也相对统一。如果把竞争优势看作是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只是把决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生产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罗列出来,四个基本因素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关系都没讨论②。如果认为竞争优势以不完全竞争为前提,那么其局部均衡的结论又是什么?比较优势的原始模型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其逻辑结构和结论是可以扩展的。克鲁格曼等著名经济学家也承认:新贸易理论只是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完善,而不是取代了比较优势理论。那么,如果比较优势放松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条件,其结论和逻辑与竞争优势的结论相接近,还是与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更接近?DFS模型实质上是绝对优势的拓展(杨璞、李斌,2005),其结论是两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其劳动效率高于国际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序列商品。在此模型中,劳动生产率要素作为一种标准,只粗略地确定了两个国家多种商品的贸易方向。而比较优势是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为一个单位,求得一个比较优势值,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排序,考虑各个比较优势之间的替代关系,只需根据比较优势值大小选择一部分比较优势显著的贸易国家和商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安排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其结果是两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其商品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并且某些国家某些商品可能被排除在国际贸易之外。扩展后的比较优势模型,依靠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及其公式,不仅可以具体分析某种商品的比较优势来源而且可以确定这种商品在多个国家多种商品中的贸易地位。另外,按照比较优势开展国际分工并且专业化生产,其实质上就是一种垄断的经济贸易状态。分工之后开展专业化生产,各国垄断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出口。由于各国的出口商品都具有垄断性质,那么各国获得的贸易利益与其垄断程度相关。但利益分配必须处于贸易条件区间内,否则国际分工生产又会倒退到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此处的垄断状态与经济学中一种商品市场的垄断模型不同,此处是不同种类商品的生产垄断和贸易垄断,但双方都能从垄断专业化中获得更多的生产和贸易利益。①纪昀,论复合比较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2003.6P60-64②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1年,P67,P126---- -------23----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比较优势的选择特性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相比,比较优势更具有选择的特性。这是因为比较优势是两种因素两个国家之间的“相对比较”,而竞争优势是同种因素两个国家之间的“单向比较”(梁琦、张二震,1998,2002)。两种要素的相对比较选择一种更有优势的要素,两种商品的相对比较选择一种更具优势的商品,两个产业的相对比较选择一个更具优势的产业。而竞争优势是同种要素、同种商品、相同产业之间的单向比较,只能比较出两国同种要素、同种商品、相同产业之间的差异差距和改进方向,并且强调改进是同一性的,差距是什么改进就是什么,而不能考虑到不同种类要素、商品、以及产业之间的互补关系和替代关系。即使综合考虑几种要素、商品、产业的竞争优势,几种要素对商品的不同贡献率①,几种相近商品对产业的不同贡献率,但是不能考虑到几种要素之间的相对贡献对商品优势的作用大小,同样也不能考虑到几种相近商品对产业优势的相对作用大小。所以常常采取的策略是,从利润最大化处着手,集中优势要素提高利润最大化的商品,集中优势商品提升利润最大化的产业。当本国的要素优势和商品优势不足以支持利润最大化产业成为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产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高新技术商品和产业时常常处于这种情况,这时又常常落入“赶超战略的陷阱”,即本国的相对优势商品和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没能获得应该取得的生产和贸易的经济利益,高新技术商品和产业的投入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终的结局常常是高新技术商品和产业并不能发展起来,不能取得利润最大化,甚至不能获得世界市场的平均利润水平。这是因为没有客观选择当前可能获得最大利润的商品和产业进行生产,从而获得最多的经济剩余,而是人为的选择阶段性的跳跃式发展,由于目标太高,不能跳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结果造成两方面的损失——赶超的损失和机会的损失。所以按照要素比较优势选择商品,由商品比较优势选择产业,是避免这种双重损失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途径可以简单总结为,按照多个国家多种要素的比较优势来确定比较优势商品,再根据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以及商品之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来确定比较优势产业。当然这只是简化地描述要素、商品、产业之间的一次关系。更为具体的一次关系还要考虑“商品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公式中的主要因素,以及要素、生产、市场各个因素对商品比较优势的贡献比率。同样,产业比较优势既要考①此处是指要素投入量的比率,与要素边际生产力的方法是不同的。---- -------24----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虑商品比较优势,商品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各种商品对产业的相对贡献率,也要考虑到产业政策因素对短期产业比较优势的贡献率的大小。总的来讲,比较优势的选择特性主要是由要素比较优势值和商品比较优势值来表示的。所以比较优势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定性的分析工具,而且可以根据比较优势值所反映的比较优势大小来定量分析综合选择,由于比较优势值都是比率的计算,排除了量纲的限制,简化了计算。2.3比较优势与汇率水平的双向选择关系比较优势不仅能确定要素、商品、产业之间的相对优势,选择利润最大化的商品和产业进行生产,而且能够选择汇率水平,从而达到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国际收支平衡。利用含有汇率水平e的比较优势标准模型分析如下。假定A、B两个国家,X、Y两种商品的各自国内价格分别是:Pax,Pay;Pbx,Pby。并且假定两国贸易的国际均衡价格为px,py。不妨假定两国存在贸易的条件为:Pax/Payepy>ePby,②Pax<px>ePbx且Pay>>epy>>ePby。①式与绝对优势一致;②式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汇率水平e变小并且保证py>Pby转化为绝对优势,③式的情况也可以通过汇率水平e变大并且保证px>Pax转化为绝对优势。当两个国家只有两种商品时,只要Pax/Pay≠ePbx/ePby,那么只要通过汇率水平的适当变动就能够开展贸易,并且随着贸易的开展以及汇率水平e适当的调整可以达到Pax/Pay=px/epy=ePbx/ePby的贸易平衡状态,此时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达到了贸易利益最大化。熊贤良(1991)认为:“实际汇率与购买力平价汇率不一致时,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就会出现,这一结论具有普遍性。”他还认为:“现实的贸易型式,只能用绝对优势和竞争优势来解释。”从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汇率水平正是把比较优势与绝对优势联系起来的工具。而现实中的国际商品贸易形势应该是商品比较优势与汇率水平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现实贸易模式相关的汇率水平可以用两个国家的商品贸易近似的表示①。尼尔里(Neary,1985)开创了两分法分析多种商品的贸易理论,再按照DFS模型近似划分的出口商品集合和进口商品集合,并且与上文的比较优势模型相结合,就可以近似的估算贸易①其实质上是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确定的汇率水平。---- -------2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利益最大化时的汇率水平。汇率水平与两个国家的贸易商品直接相关,如果汇率水平由贸易商品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近似确定,那么汇率水平的变动对贸易商品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一方面,汇率水平的变动可能引起一部分贸易商品退出交易,而另一部分商品可能又参加到国际商品贸易中来。另一方面,随着两国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贸易商品结构自然也要发生变动。由于受到贸易收支平衡条件的限制,贸易商品结构变动可能要引起汇率水平的变动,从而实现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国际贸易收支平衡。这两种变化的思路是:以贸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贸易收支平衡为限制条件,商品比较优势、贸易商品结构与汇率水平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相互选择关系。用函数关系式可以表示如下:假定A国有xi种商品出口,其国内价格为axi,有yj种商品进口,国内价格为ayj;B国有yj种商品出口,其国内价格为byj,有xi种商品进口,其国内价格为bxi;相应国际市场的均衡价格为:pxi,pyj。不妨假定两国存在贸易的条件为:axi/ayjaxi且epyj>ebyj,只是为了简化分析。商品贸易利益最大化:MAX(Z)=∑(pxi-axi)+∑(epyj-ebyj)国际收支限制条件:∑(pxi-axi)=∑(epyj-ebyj)所以汇率水平为:e=∑(pxi-axi)/∑(pyj-byj)注意:可贸易商品(存在比较优势的商品)并不是实际参与贸易的商品,有一部分商品由于汇率水平的e的变动和贸易商品之间的替代效应,不需要实际参加国际商品贸易也能使两国商品贸易达到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国际收支平衡。---- -------26----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第3章比较优势的外延扩展比较优势的扩展分为两部分:一是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上文主要论述了比较优势内涵扩展的探讨;二是比较优势外延的扩展,主要探讨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多元模型,下文以多个国家多种商品为例。2*2模型扩展到M*N模型一般途径及其简化计算方法,当然2*2模型扩展的可能性的论证也是本章主要内容之一。3.1从2*2模型到2*3模型1.3.12*2模型到2*3模型扩展的证明梁琦①(1998)用数理方法描述了比较成本说,认为比较优势是“相对比较”。在2*2模型中,以劳动生产率为衡量标准,本国两种商品之间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两国同种商品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纵横综合比较才是比较优势,而绝对优势只是横向比较。所以DFS模型可能只是绝对优势的2*2模型扩展,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优势2*2模型扩展。另外,2*2模型被大多数学者认为在逻辑上是严密的。而当商品的数目获国家的数目多于3时就产生了争论。尼尔里(Neary,1985)认为正是由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小模型大解释的局限,使许多学者对比较优势实际指导意义产生怀疑,并且他本人通过两分法对比较优势进行扩展。迪克西特和诺曼(DixitandNorman,1980)给出一个2*3模型的比较优势反例。杨小凯、张永生(2001)使这个反例一般化。梁琦、张二震(2002)认为这个反例并没有推翻比较优势。杨小凯、张永生(2002)的回应中指出他们的理由不充分。杨璞、李斌(2005)引用迪克西特和诺曼的反例,并且给出一个数字实例,认为很难在多种商品条件下确定一国的比较优势。本文试着给出一种途径,说明比较优势2*3模型的合理性。杨璞、李斌(2005)②假定A、B两个国家分别生产1、2、3三种商品,两国的劳动投入分别是80、120、140和90、130、141,A国在三种商品上都有绝对优势。因为80/120<90/130,所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A国在商品1上相对商品2具有比较优势,A国和B国应分别生产商品1和商品2;但由于120/140<130/141,A国在商品2上相对商品3又有比较优势,①梁琦,比较优势理论的数学描述与统一[J],学术研究,1998.3,P55-58②罗璞、李斌,再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与DFS模型[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1---- -------27----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两国有应该分别生产商品2和商品3,如果这样的话,商品2究竟应由哪一国生产便无法确定了。这个例子虽然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2*2模型的来确定商品生产国家,却忽视了2*3模型至少存在三个比较优势并且这三个比较优势存在大小程度的不同。但是他们还是认为2*3模型只要按照2*2模型的方法就能达到比较优势原则,其实不然。因为2*3模型必须考虑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2*2模型中则不存在替代关系。杨小凯、张永生(2002)认为:“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推广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推广的研究,早已有大量文献”。其中2*3模型的各种情况在七十年前已有学者讨论过了。格雷厄姆(Graham,1932)和陶西格(Taussig,1927)讨论过2*3和3*2模型的数字实例。但是他们都没有采用比较优势值的概念,也没有依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来选择贸易国家及其贸易商品的贸易优先顺序。本文针对该例引入“比较优势值”的概念。比较优势值是指以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为一个单位,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求得一个具体数值。仍使用上例的数据,A、B两个国家和1、2两种商品可以表示为(A、B;1、2),其比较优势值为:80/120∶90/130=0.963。其它两个比较优势值为:(A、B;1、3)=0.895,(A、B;2、3)=0.930。其中(A、B;1、2)=1/(A、B;2、1),即比较顺序改变后,现在的比较优势值与原来的比较优势值是倒数关系,为了比较的方便把比较优势值都转化为小于1或者大于1,效果是一样的。所以两个国家三种商品的模型至少存在三个比较优势值,并且这三个比较优势值就能反映2*3模型的所有比较优势情况。如果比较优势值都转化为小于1时(如上),其值越小说明这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越显著。如果比较优势值都转化为大于1时,其值越大说明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比较优势越显著。上例按照比较优势值大小可以排列为:(A、B;1、3)<(A、B;2、3)<(A、B;1、2)<1,其比较优势显著程度正好相反。若按照比较优势显著程度的大小顺序来安排专业生产国家和商品出口,那么由(A、B;1、3)可以确定A国生产商品1,B国生产商品3;再由(A、B;2、3)确定A国生产商品2,B国生产商品3。到此为止,三种商品已经全部安排在两个国家生产,所以对杨璞、李斌的实例解答完毕。对于(A、B;2、3)与(A、B;1、2)相矛盾的情况,只要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安排专业化生产国就可以解决,更一般情况分析请见下文。杨小凯、张永生(2001)①的比较优势反例假定A国不生产,自给自足的均衡价格为:①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1.1---- -------28----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P1=1,P2=a/b,P3=a/c。B国生产,其均衡价格与世界市场均衡价格一致,P11=1,P22=1/α,P33=1/β。当两国形成统一市场时,A国的均衡收入和需求量分别是:I=a+b/α+c/β,X1=I/3,X2=Iα/3,X3=Iβ/3。当a>c/β且b∈(α*(a+c/β)/2,αa)时,A国出口其价格高的商品2,即P2>P22且b>X2。这就推翻了声称一国永远出口本国相对较便宜商品的比较利益说。梁琦、张二震(2002)认为:若b∈(α*(a+c/β)/2,αa)时,P2/P22P22/P11时,A国出口价格高的商品2,这就推翻了一国永远出口本国相对较便宜商品的比较利益说。而与是否存在P2/P22P22,b>X2P2>P22,b>X2P2>P22,b>X2P3与P33P3P33P3>P33P2/P22与P3/P33P2/P22>P3/P33P2/P22>P3/P33P2/P22P22且b>X2时,在a>c/β且b∈(α*(a+c/β)/2,αa)的区间存在逆比较优势的情况。所以三种情况都包括P2>P22且b>X2作为一个已知条件。对于①情况P2>P22,b>X2;P3P3/P33可得不等式:b<αa,b>α*(a+c/β)/2;c>βa;bβ<αc由于b>α*(a+c/β)/2与c>βa同时存在时有:b>αa,这与b<αa相矛盾,所以在①的条件下时,两个国家三种商品构成的比较优势系统中,不会出现逆比较优势的情况。对于②情况P2>P22,b>X2;P3>P33;P2/P22>P3/P33可得不等式:b<αa,b>α*(a+c/β)/2;c<βa;bβ<αc---- -------2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由于b>α*(a+c/β)/2与c<βa同时存在时有:bβ>αc,这与bβ<αc相矛盾,所以在②的条件下时,两个国家三种商品构成的比较优势系统中,也不会出现逆比较优势的情况。对于③情况P2>P22,b>X2;P3>P33;P2/P22α*(a+c/β)/2;c<βa;bβ<αc只有在③这种情况下,上述不等式确定的区间与P2>P22,b>X2确定的区间是一致的,可能出现逆比较优势的情况。但是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安排生产和贸易方向的话,价格高的商品2出口商品1进口的情况并不能发生。因为由恒等式(A、B;1、2)*(A、B;3、1)*(A、B;2、3)=1可知,若把三个比较优势值都转化小于1的情况,(A、B;3、1)比较优势最显著,且(A、B;1、2)与(A、B;2、3)不能确定大小顺序,所以最先确定的是A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商品1,B国生产并出口商品3;由(A、B;2、3)确定A过出口商品2,B过出口商品3;由(A、B;1、2)确定A过出口商品1,B过出口商品2。三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生产和贸易方向都安排完毕,即使考虑到A国不生产的假定条件,A国商品2出口是由于其与商品1的比较优势,还是由于其与商品3的比较优势,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来。所以梁琦、张二震(2002)论证结论是正确的,只是论述过程不太清楚。罗璞、李斌(2005)认为:“在多种产品条件下如何确定比较优势一直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难题。李嘉图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思想在多于两种产品时就不再成立,此时我们很容易找到比较利益强形势不成立的反例”。他们举的反例见上文,已经被“比较优势值”的概念解决了。杨小凯、张永生(2001)的比较优势反例,也能够用比较优势值和替代效应来解决。他们忽视了三个比较优势之间的替代关系,若以某个单独的比较优势为依据开展贸易,都会存在逆比较优势的区间,但是若考虑到三个比较优势以及三种商品之间的替代关系,情况就不一样了。若引入按照比较优势显著性的大小来开展贸易,逆比较优势的情况在2*3模型中就不会出现了。梁琦、张二震(2002)对杨小凯、张永生的反例论述给了我很大启示,可惜他们没有明确指出按照比较优势值大小顺序开展贸易以及比较优势之间的替代关系,所以论述不够充分明确。杨小凯、张永生(2002)的回应中明确指出其理由不充分。梁琦、张二震认为:“由P2>P22而得出产品2相对更贵的结论,就有作者将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混淆的嫌疑”。虽然杨小凯、张永生假定P1=P11=1,若P1/P2P22,笔者认为其实质上还是比较优势的表示形式,因为这是---- -------30----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相对比较,而不是两个国家一种商品的绝对比较。但是这种表示方式容易忽略商品2与商品3之间的比较优势。杨小凯、张永生说:“关于李嘉图比较优势说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推广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推广的研究,在已有大量文献”。笔者查阅了奇普曼(Chipman,1965,1966)和埃习尔(Ethier,1984)的比较优势理论文献综述,有些学者对比较优势的拓展情况并不满意。罗璞、李斌(2005)讨论了比较优势拓展的典型DFS模型,认为其实质上是绝对优势的拓展而不是比较优势的拓展,又认为在多种商品模型中比较优势思想很难得到具体运用,但是并没有给出一种比较优势拓展的思路。本文认为比较优势外延扩展的思路是:以每两个国家每两种商品为一个单位,求得一个比较优势值,比较各个比较优势值的大小,确定各个比较优势值之间的替代关系,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商品的生产和出口国的优先顺序。在2*2模型中,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和各个比较优势之间的替代关系无足轻重,因为它只有1个比较优势值;但是在2*3模型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有3个比较优势值,替代关系就显现出来了。可以说此二者是比较优势扩展的主要工具之一。下面讨论2*3模型的一般形式①。假定X、Y两个国家,a、b、c三种商品,其国内价格分别是ax、bx、cx;ay、by、cy。比较优势值CAi(i=1,2,3)。CA1=(X,Y;a,b)=ax/bx∶ay/by,CA2=(X,Y;b,c)=bx/cx∶by/cyCA3=(X,Y;a,c)=ax/cx∶ay/cy其中(X,Y;a,c)为(X,Y;c,a)的倒数。由于CA1*CA2=CA3,所以CA1、CA2、CA3之间有四种关系:①三个比较优势值都等于1;②两个比较优势值等于1;③一个比较优势值等于1;④三个比较优势值都不等于1。对于①情况,CA1=CA2=CA3=1时,A、B两国之间不存在比较优势,不开展贸易。对于②情况,不妨假定CA1=CA2=1,那么根据CA1*CA2=CA3,所以CA3的值也是1。与①的情况一样,A、B两国之间也不存在比较优势。对于③情况,不妨假定CA1=1,那么根据CA1*CA2=CA3,所以CA2=CA3≠1。不妨假定CA2=CA3<1。两个比较优势值相等时,三种商品同时开展贸易。由CA2=(X,Y;b,c)=bx/cx∶by/cy和CA3=(X,Y;a,c)=ax/cx∶ay/cy可知:X国生产a、b两种商品并出口;Y国生产c商品并出口。①杨小凯的一般化的反例以及杨璞、李斌的数字反例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其实它们都不能代表2*3模型的一般形式,本文采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探讨2*3模型比较优势值的各种情况,结论是按照本文比较优势扩展的思路,2*2模型扩展到
2*3模型不存在逻辑错误。利用数学归纳法,是否能把这个结论推广到多元模型,还有待进一步的证明。---- -------3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当两国贸易趋于均衡时,以CA2为例,bx上升,by下降,若bx与by有相同的变化率就不会影响CA1=1的情况,此时bx与ax和by与ay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若bx上升与by下降有不同的变化率,由于CA2=CA3,且趋于均衡时有CA1=CA2=CA3=1,那么bx与ax和by与ay之间有相互影响。同理cx与cy之间也存在相同情况。这时就存在前提和结论一样,而前提与结论之间路径不同的问题。正如杨小凯先生所说:从一种平衡状态到另一种平衡状态通常要经过无数次的反馈。但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确定的X国生产a、b两种商品并出口,Y国生产c商品并出口的结论还是正确的,并且这个路径是最优的。对于④情况,不妨假定CA1<1、CA2<1、CA3<1。并且CA1*CA2=CA3。这时还需分两种情况讨论:CA1=CA2和CA1≠CA2。当CA1≠CA2时,不妨假定CA1>CA2,则CA1>CA2>CA3。按照比较优势值大小的顺序只要选择CA3和CA2就可以确定三种商品的生产国和贸易方向,按照比较优势原则X国生产a、b两种商品并出口;Y国生产c商品并出口。当CA1=CA2时,则CA1=CA2>CA3。按照比较优势值大小的顺序首先选择CA3是确定无疑的,那么CA1与CA2中选择哪一个呢?无论选择CA3与CA1的组合还是选择CA3与CA2的组合,都会发生与比较优势原则相矛盾的情况。以CA1为例,上文假定其小于1,按照比较优势原则,X国出口商品a进口b,这会引起ax上升和bx下降,bx下降却会引起CA2比较优势显著性的增大,这与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开展贸易是减小其显著性的基本原则相矛盾。这是一个很容易忽略的选择问题,但是它也并没有否定比较优势原则。解释如下:当按照CA3确定的贸易方向开展贸易并趋于均衡时,不妨假定ax/cx∶ay/cy=1,即ax/ay=cx/cy。又由CA1=CA2可知:ax/bx∶ay/by=bx/cx∶by/cy,可以转化为:ax/ay*cx/cy=bx/by*bx/by。把ax/ay=cx/cy代入可以得到:ax/ay*ax/ay=bx/by*bx/by,即ax/ay=bx/by。所以就有ax/ay=cx/cy=bx/by。这表明只要按照CA3开展贸易,即使没有CA1与CA2参与,不必选择CA3与CA1或者CA3与CA2的组合,就能够达到两国三种商品的贸易均衡状态。所以只需选择CA3,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X国生产a商品并出口,Y国生产c商品并出口,而并不需要确定b商品由哪一国生产和出口就能达到两国的贸易均衡。所以那种认为b商品也需要在某一个国家专业化生产的观点是不准确的①。①请注意:在实际贸易中,以上几种情况是以相互渗透的形式出现的。例如随着最显著的比较优势开展
的贸易的进行,会出现次显著的比较优势与最显著的比较优势相等的情况。前期可能是④的情况,而后
期可能是③的情况。---- -------3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1.1多元模型中比较优势值的计算方法我们简单的认为多元的扩展原理不变①,只是需要简化计算。下面是M*N模型的比较优势值的计算方法,2*N模型或者M*2模型也是按照此方法计算比较优势值个数的。每两种商品的价格比较一次有C2n个,每两个国家的相对价格比较一次有C2M个国家N种商品的比较优势值个数为:C2n*C2②。详见下表:表3.2M个国家N种商品的价格表商品国家G1G2┅GmS1P11P12┅P1mS2P21P22┅P2m┇┇┇┅┇SnPn1Pn2┅Pnm资料来源:作者表3.3国内比较优势表商品比较国家G1G2┅GmS1/S2P11/P21P12/P22┅P1m/P2mS2/S3P21/P31P22/P32┅P2m/P3m┇┇┇┇┇Sn/S1Pn1/P11Pn2/P12┅Pnm/P1mS1/S3P11/P31P12/P32┅P1m/P3m┇┇┇┇┇Sn-2/SnPn-2,1/Pn1Pn-2,2/Pn2┅Pn-2,m/Pnm资料来源:作者表3.4M*N模型比较优势值总表G1/G2G2/G3┅Gn/G1G1/G3┅Gm-2/GmP11/P21P12/P22┅P1m/P2mP11/P21┅P1,m−2/P1,m−2S1/S2P12/P22P13/P23P11/P21P13/P23P1m/P2mP21/P31P22/P32┅P2m/P3mP21/P31┅P2,m−2/P3,m−2S2/S3P22/P32P23/P33P21/P31P23/P33P2m/P3m┇┇┇┅┇┇┅┇Pn1/P11Pn2/P12┅Pnm/P1mPn1/P11┅Pn,m−2/P1,m−2Sn/S1Pn2/P12Pn3/P13Pn1/P11Pn3/P13Pnm/P1m①多元比较优势模型的严格逻辑数理证明超出了作者现有的能力。在2*2模型扩展为2*3模型中的结构
分析的方法对于多元比较优势扩展的证明是不适合的。需要证明的问题有两个:一、在多元模型中,按---- -------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确定商品的贸易方向是不是严格符合比较优势原则。二是,在第一个问题的基
础上,按照比较优势值得大小顺序确定的商品贸易应该是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国际收支平衡的贸易。②这是组合的数学符号:C2n*C2m=[N*(N-1)/2]*[M*(M-1)/2]。33----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11/P31P12/P32┅P1m/P3mP11/P31┅P1,m−2/P3,m−2S1/S3P12/P32P13/P33P11/P31P13/P33P1m/P3m┇┇┇┅┇┇┅┇Sn-2/Sn┅┅Pn−2,1/Pn1Pn−2,2/Pn2Pn−2,m/PnmPn−2,1/Pn1Pn−2,m−2/Pn,m−2Pn−2,2/Pn2−−−−Pn2,3/Pn3Pn2,1/Pn1Pn2,3/Pn3Pn2,m/Pnm资料来源:作者3.2多元扩展的简化原则从2*2模型扩展到2*N模型,而比较优势值的简化从Cn2个到(N-1)个:表3.52*N模型的商品个数与比较优势值个数的关系贸易商品个数2345┉┉N比较优势值个数13610┉┉C2n资料来源:作者把比较优势值小于1的比较顺序定义为正向,大于1的定义为逆向,把大于1的求倒数转化为小于1的,然后按大小排序。既有正向的又有逆向的,转化后的比较优势值如下:(比较优势值等于1的情况只作为一种特例)0C2n,所以只要选出(N-1)个比较优势值,其中包含所有N种商品,既有正向的又有逆向的比较优势值,就能够反映出Cn2个值的综合比较优势的效果。不妨从比较优势值的较小一端选择(N-1)项。③当国家数多于3个时,与②的道理一致。当商品数和国家数都多于三个时,综合考虑①至②的情况。简化比较优势值个数都是采用简单的数学归纳法和放缩法。---- -------①本文只讨论了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化方法。34----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表3.62*N模型的比较优势值的简化贸易商品个数2345┉┉N比较优势值个数13610┉┉C2n简化后比较优势值个数1234┉┉N-1资料来源:作者按照从2*2模型到2*N模型的思路,M*2,M*N模型可以表示如下:表3.7M*2模型的比较优势值的简化贸易国家个数2345┉┉M比较优势值个数13610┉┉C2m简化后比较优势值个数1234┉┉M-1资料来源:作者表3.8M*N模型的比较优势值的简化贸易商品个数2323┉┉N贸易国家个数2233┉┉M比较优势值个数1339┉┉C2n*C2m简化后比较优势值个数1224┉┉(N-1)*(M-1)资料来源:作者DFS模型是以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成本的差异为标准,只比较两国同一种商品。在平均劳动成本比率之上的商品进口,平均劳动成本比率之下的商品出口。而本文设计的比较优势扩展模型,每两种商品每两个国家都进行比较,产生C2n*C2比较优势值都代表着每两个国家每两种商品开展贸易的可能性,所以商品之间和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的相互影响都考虑进来了,这是第一个优点。第二个优点是,虽然所有商品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考虑了,有Cn2*C2所以只需要考虑其中的一部分商品和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就可以等价于全部的贸易情况。(N-1)*(M-1)个比较优势最显著的商品和国家单位就能实现C2n*C2所以可以根据各方面的需要来确定若干种商品和若干个国家,而最优的选择只有一种,即---- -------最少的商品种类和最少的国家数目,贸易均衡条件下的贸易利益最大化。这样还可以实现35----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贸易成本最小化。当然,商品的多元比较优势模型也可以应用到要素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弹性比较优势等等。---- -------36----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第4章比较优势扩展的启示4.1比较优势理论扩展的结论在本文中比较优势的扩展都是以比较优势值的概念为基础的。一方面,比较优势值把各种类别的比较优势连接起来,另一方面按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可以确定要素投入和商品贸易的优先顺序。虽然比较优势的扩展分为两部分,但是这两部分是紧密相联系的,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才把它们分开的。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使商品比较优势的来源更加清晰,商品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的公式可以说明这一点。显然这个公式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值概念的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值是一个比率,没有量纲的限制,所以可以把不同范畴的比较优势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商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超越了比较优势理论只能定性分析或只能单一因素分析的局限性①,对微观经济的贸易商品生产及其国际贸易方向的指导作用更加具体准确。比较优势外延的扩展使二元模型扩展为多元模型,不仅贸易商品数量可以多于两个,而且影响因素也可以在多元模型中确定各自比较优势以及不同种类比较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在三个国家、三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方式、两种市场结构的情况下生产三种商品,我们将如何确定商品比较优势呢?古典比较优势理论没有给出解决方法,新贸易理论也没有给出,但是利用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及其公式,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第一步,分别求得三个国家的要素比较优势值、生产比较优势值以及市场比较优势值;第二步,按照商品比较优势=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的公式,分别求得三种商品分别在三个国家的比较优势值;第三步,按照要素比较优势值、生产比较优势值、市场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选择商品生产方式,按照商品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选择商品贸易方向及其优先顺序;第四步,按照价格弹性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调整贸易商品优先顺序,使贸易利益最大化;第五步,按照要素—商品比较优势值的大小顺序确定要素结构的改善顺序。这个例子包括比较优势扩展后的大部分用途,也说明比较优势扩展的实践意义所在。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比较优势理论的定量工具应用,所以有必要与巴拉萨(1965)提①安妮.克鲁格曾经使用过两种要素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数量分析方法。见于《发展中国的贸易与就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P80-88---- -------37----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出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显性比较优势工具作一下比较。显性比较优势是个量与总量之间的比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优势的定量工具,只反映出各个贸易国家之间的竞争优势,而不能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确定商品的贸易方向。按照梁琦(1998)的划分标准,显性比较优势也只是“横向比较”,而不是“相对比较”。按照比较优势值的方法扩展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不足。例如,当三个国家之间存在循环贸易①时,这种方法可能陷入困境。4.2比较优势理论扩展的政策含义目前,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按照要素禀赋原理,我国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是,这种国际贸易方式安排对我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否有利。有些学者反对,认为按照这种贸易安排我国迟早会掉进“比较利益陷阱”。他们主张用竞争优势理论取代比较成本说,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指导。有些学者支持,认为只有充分利用当前的比较优势资源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才能积累更多的经济利益,而这些经济剩余是进一步改善我国要素禀赋结构的源泉。只有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当前要素禀赋,获取最大经济剩余,这才是指导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而盲目的强调竞争优势,集中优势资源提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常常使发展中国家掉进“赶超战略的陷阱”。另外,随着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和完善,除要素禀赋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广泛引入到比较优势模型中来,我国的对外经济在发展,比较优势理论本身也在发展,许多学者相信改进后的比较优势理论依然是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之一。笔者支持比较优势理论的改进,针对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工具缺乏,本文设想了一种严格按照比较优势原则的工具。在宏观上可以求得产业和制度比较优势值,确定我国产业优先发展的顺序以及产业的制度保障;在微观上可以求得商品比较优势值,选择商品的优先生产和出口顺序;在中观上可以求得要素、生产以及市场的比较优势值,分别选择要素、生产和市场的改进优先顺序。比较优势值的概念超出了完全竞争的假设限制,它只是显示商品的贸易方向,显示要素、生产、市场等因素的调整方向,显示产业的优先发展顺序的数量工具。①A,B,C三个国家,X,Y,Z三种商品,A国出口X到B国,B国出口Y到C国,C国出口Z到A国。---- -------38----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1.1政策建议本文探讨的只是一种定量分析工具,对政策的影响不大。但是为了保证这个工具的顺利应用,只提几点政策建议。一、健全各个层次的国内市场价格体系,当然要包括各种要素市场、生产技术市场、以及商品供求市场,并且应与国际价格体系接轨,这是这种分析工具能够应用的前提条件。二、完善市场价格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因为单个的厂商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建立庞大的比较优势数据处理系统,单个厂商只需清楚与其生产和贸易相关的几种主要因素的比较优势值就可以了。信息服务中心作为一种公共部门应该是开放的,与厂商和消费者的信息渠道是畅通的。三、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建立比较优势数据库是需要专业人才的,既熟悉计算机的应用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并且对各个层次的国际国内市场变化要有敏锐的嗅觉。相对而言,物力和财力是较容易获得的。四、政策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宏观、中观、微观的比较优势影响因素。按照产业比较优势制定产业政策要考虑到要素、生产、市场的容量,“赶超战略”就是因为超出这些容量的限制而失败,“比较利益陷阱”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所有容量,只是过分使用某一种因素而受损,因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优势值及其公式可以把相关因素简单的综合起来考虑,以商品比较优势为中轴线,下联要素、生产和市场,上联产业和政策,那么以商品比较优势值确定的商品贸易方向应该是具体可靠的。---- -------39----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结论三年苦寻铸一剑,刃不锋兮柄不牢。日月如梭星如水,他年磨砺开天地。本文试图给出比较优势理论的一种数量方法,并且使其严格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首先提出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实质上是一个比率,不受量纲的限制。不过比较优势值有大小之分,按照它的大小顺序来确定商品的贸易方向是否可行呢?如果可行的话,那么多个国家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扩展的难题就有了解决办法。这是比较优势外延的扩展。但是比较优势值的扩展是需要严格逻辑数理证明的,由于作者能力所限,所以没有完善的数理证明,这是本文比较优势外延扩展的不足之处。另外,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才更有意义,把商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引申为: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要素—商品比较优势、价格弹性比较优势、制度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等各种类别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可以把它们联合起来综合考虑。例如,商品比较优势值=要素比较优势值*生产比较优势值*市场比较优势值;产业比较优势值=商品比较优势值*制度比较优势值;要素比较优势值=自然资源比较优势值*劳动比较优势值*资本比较优势值*技术比较优势值;劳动比较优势值=劳动数量比较优势值*劳动效率比较优势值等。按照比较优势值的概念及其公式有以下分析过程:首先根据要素比较优势、生产比较优势、市场比较优势确定商品的生产,再按照商品比较优势确定商品贸易方向,依据价格弹性比较优势调整商品贸易方向以获取最大贸易利益;按照要素—商品比较优势分配贸易利益,以促进要素积累和要素结构的调整为目的,同样道理,生产和市场都应调整和发展,为下一轮的生产和贸易做准备。简化过程可以表示为:要素比较优势→商品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要素积累和结构改善→要素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内涵的扩展目前只是一种初步设想的工具,当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例如,要素、商品等可以用价格表示,那么生产、市场、制度等用什么指数来表示呢?大家都清楚价格弹性的涵义,那么价格弹性比较优势的涵义是什么呢?要素边际生产力是要素分配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那么本文中的要素—商品比较优势的涵义又是什么呢?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问题。比较优势的中心涵义是“相对比较”和“选择性”,这正是本文延续的主要思路,当然探讨和改善本文还是应该按照“相对比较”的涵义。---- -------40----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参考文献[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4年[2]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1年[3]弗里德里斯•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商务印书馆,1991年[4]伯尔蒂尔•俄林,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M],商务印书馆,1986年[5]赫尔普曼、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6]安妮•克鲁格,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与就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7]赫尔普曼、克鲁格曼,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M],尹翔硕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译本[8]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M],黄胜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海闻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1]催浩,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12[12]李辉文,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4.5[13]林毅夫孙希芳,经济发展得比较优势战略理论[J],国际经济评论,2003.6[14]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6[15]符正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1999.8[16]张小蒂王焕祥,制度竞争: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学术月刊,2003.9[17]熊贤良,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分离和结合[J],国际贸易问题,1991.6[18]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1.1[19]廖国民王永钦,论比较优势与自生能力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3.9[20]纪昀,论复合比较优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3.7[21]梁琦、张二震,比较利益理论再探讨[J],经济学季刊,2002.10[22]杨小凯、张永生,新贸易理论及内生与外生比较利益理论的新发展:回应[J],经济学---- -------41----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季刊,2002.10[23]罗璞、李斌,再论比较优势、绝对优势与DFS模型[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1[24]甘道尔夫,国际经济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1]Krugman,InternationalEconomics[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Chipman,J.S.,1965a,ASurveyofth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Part1,TheclassicTheory[J],Econometrica33,477-519.[3]Chipman,J.S.,1965b,aSurveyofth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Part1,theNeoclassicTheory[J],Econometrica33,685-760.[4]Chipman,J.S.,1966,aSurveyofthe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J],Part1,theModernTheory,Econometrica34,18-76[5]Ethier,W.J.,1984,HigherDimensionalTradeTheory[M],in:R.W.JonesandP.B.Kenen(eds.),Chap.3[6]Neary,J.P.,1985b,Two-by-TwoInternationalTradeTheorywithmanyGoodsandFacters[J],Econometrica53,1233-1247[7]Dollar,Technicaldifferencesasasourceofcomparativeadvantage[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93.5,P823-839[8]Balassa,TradeLiberalizationandRevealedComparativeAdvantage[J],theManchesterSchool33,1965.5,P99-123[9]Bhagwati,ImmiserizingGrowth:ANote[J],ReviewofEconomicStudies25,1958.P201-205[10]DixitandNorman,Theoryof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11]Dorndush,Fischer,Samuelson,ComparativeAdvantage,Trade,andPaymentinRcardianModelWithaContinuumofGoods[J],AmericanEconomicReview67,1977,P823-839.---- -------[12]Mundell,InternationalTradeandFactorMobilit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7.6,P321-342---- -------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董硕玲,比较利益陷阱及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J],当代财经(增刊),2004.122、董硕玲,比较优势模型的扩展及其含义[J],甘肃农业,2005.113、董硕玲,论人民币汇率风险对我国外贸企业收支的影响[J],中国高校教育与科研,2005.3---- -------43---- -------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历时一年多的收集整理材料、构建、汇集成文,这篇论文终于定稿。因为自己的学识、科研能力还很有限,加上收集资料的客观局限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论文的质量。此时上交,唯恐有负众望。不过,作者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继续研究此项课题,以弥补不足。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导师陈宏和康增奎两位教授。这篇论文从开始、写作到定稿,陈老师始终注入了极大的心血,三年来陈老师和康老师不仅在学习、研究上给与我很大帮助,而且两位老师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同时感谢李占国老师给我提供大量资料来源。感谢师兄李海波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国贸系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爱护。我所取得的每一点点成绩都与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的。最后,我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才使我专心的完成了学业。谨以拙作献给以上令我尊敬、感激的老师、同学和家人。----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