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核心:“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不仅仅是指导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在社会生活的其他诸多方面,都应该成为进行合理社会分工,以取得最大社会福利与劳动效率的原则。二、缺陷:一是虽解释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二是认定各国将以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的见解,与现实不符;现实中,各国大都会生产某些进口商品的替代产品,而避免完全专业化生产。20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两位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这个解释克服了斯密和李嘉图贸
2、易模型中的局限性,认为资本、土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与劳动力一起都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并影响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不同的商品生产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而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不同,正是这种生产资源配置或要素禀赋上的差别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础。1、等优势或等劣势贸易模型: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国间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只是考察经过高度抽象的“2×2贸易模型”,势必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即两国间在两种商品生产成本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2、例: A国B国F商品13C商品26 一旦出现此种等优势或等劣势的情况,即便
3、具有相当的普遍适用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基本原则“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就不再灵光了3、静态: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于现有和传统遗留下来的优势,在既定的经济情况下,从静态的角度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注重由一国现有劳动生产率及资源禀赋所决定的即期利益和资源在国际间合理配置的短期效应;强调自然赋予的生产要素,而忽视获得性生产要素(人力资本、技术能力等)。在他们的贸易模型中,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流动,不存在技术进步和技术传播,要素禀赋等也不发生变化,因而由此决定的专业化分工形式也就不会改变。显然,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抽象掉了对国际贸易有巨大影响的
4、现实国际经济关系,抽象掉了整个世界经济活动和进步的支柱。4、忽视了技术进步因素:相反,从动态的角度看,比较优势可以不断地转移和变化,促使其发生转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5、 忽视时间因素:5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忽略了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以及比较优势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变量,因而只能看到体现在每—次交易中的直接贸易利益和以既定比较优势为基础的贸易结构,而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情况则会有很大的不同。1、忽视了潜在优势的培育和比较优势的转化 :此外,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专业化形式是由生产技术、生产要素禀赋决定的。在现实经济中,则意味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仅根据其现
5、有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专业化于初级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放弃贸易条件好的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忽视潜在比较优势的培育和比较优势的转换。其结果是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对其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即使能够获得贸易的短期效应和既得利益,但从长期看反而可能会扩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至陷入“比较利益陷阱”,出现“贫困化增长”的局面。 6、比较优势陷阱: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
6、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人“比较利益陷阱”。 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它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由于初级产品出口的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
7、开始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利用技术进步来促进产业升级。但由于自身基础薄弱,主要通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术外溢和改进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节。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一、举例:1、工业化的拉美式道路和日韩式道路:汽车工业界有人提出:世界各后进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有“拉美式”和“日韩式”两条路线。实际上这可以推广到整个工业政策。在全球化条件下,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有两种可选择的道路:拉美道路和日韩
8、道路。拉美道路的特点,就是敞开大门,鼓励各跨国公司进来合资合作、设厂竞争,不追求“民族汽车品牌”5。而“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