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49917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30
《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学生逆反心理浅析【摘要】揭示初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寻求缓解和消除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关键词】初中学生逆反心理预防与调试一初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与初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有关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相反,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即初中生的身心正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身体的快速发育使他们在对人、对物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一切都不愿意顺从,甚至不愿再听取父
2、母、老师及其他人的一切意见,处处要体现自己的存在,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因此它往往表现得偏执,好表现自己,有意采取与其他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以引起别人的注意。2.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宽容,有求必应,这样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半点批评和劝告,受不得一点委屈,容易形成自负型逆反心理;相反,另外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命令式的,甚至使孩子屈服于自己的暴力行为之下,这样使孩子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反感,甚至产生抵制情绪;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
3、容易产生“受挫型”逆反心理;此外,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忽视孩子的存在,甚至殃及孩子,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3.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手段有关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如果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只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就会导致学生对教育者本身产生排斥,进而对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或者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做出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稍微犯点错误就一棒子打死,使学生产生“老师已经放弃我了”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
4、行之。此外,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呆板,不能让学生参与其中,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预防与调适1.了解和尊重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虽然在初中阶段,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但是由于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还比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辩证思想刚开始萌发,思想方法上还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在他们的内心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只是依赖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
5、化,从情感和生活上的依赖转化为希望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2.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艺术首先,家长要看到孩子在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其次,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挫折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再次,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每天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事情向孩子“倾诉”,把孩子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来“重视”。3.优化教育手段,讲究教育艺术由积极的鼓励代替简
6、单粗暴的指责。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种赞美,就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批评和指责有时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里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指责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逆反心理的调适要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些赞美。为了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教师不但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还要注重加强师生沟通,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教师要学会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要学会倾听,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敞开心扉告诉老师,他们关心什么、想什么、对老师有什么要求,教师都要
7、了解清楚,这样才能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有效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规划人生,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意图,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到幸福和快乐,自觉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4.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克服逆反心理克服逆反心理的最好办法是自我教育。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正确归因和自我疏导。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8、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