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

ID:26719866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8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_第1页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_第2页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_第3页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_第4页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摘要]教师成长与教师评价息息相关。发展性教师评价能够增强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主意识、明确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引领高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进程。突出高校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评价过程的开放化、突出评价结果的指导性、培育高校教师自我反思的能力、构建和谐的组织文化等,是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发展性教师评价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教师评价理论认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周期较短,主要适用于中小学教师

2、。与中小学教师相比,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小,较多地承担科学研究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周期长,一般不宜适用发展性教师评价。事实证明,发展性教师评价不仅适用于教学评价,而且适用于科研评价;不仅适用于短线评价,而且适用于长线评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教师评价,而且适用于高校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又称“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或“专业发展模式”,它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教师评价,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教师发展性评价是促进教师不断进取—反思—进取的动态发

3、展过程,是主体—教师自我或在他人指导、支持下,设计自我发展性目标、能动实践、主动接纳外部信息及自我调控发展的过程。  从现实的意义上讲,发展性教师评价,打破了原有教师评价的定势,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展性教师评价使教师建立起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成长机制,成为教师能动发展的内驱力。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提出与推行,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论基础及与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关系    (一)人群关系理论  人群关系理论又称“人际关系理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4、埃尔顿•梅奥(EltonMayo)等人创立。其基本观点可概括如下:  1.人不仅“经济人”,而且也是“社会人”  从亚当•斯密早期的管理理论到泰罗、法约尔和韦伯的科学管理理论,都把人看作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把金钱看作是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群关系理论认为,金钱并不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决定因素,因为人并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上的收入,人还有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如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希望得到尊重,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等。  教师职业更是一个社会性职业。教师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要

5、求归属一个群体、一个组织,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员,彼此间得到关注和关心。绝大部分教师并不是单纯追求金钱,他们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希望受人尊重。  2.在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人群关系理论认为,组织可以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运用一定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其成员有规定的编制、权利、职责和分工。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产生共同的爱好、志向和情感,从而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其成员没有规定的编制、权利、职责和分工。  学

6、校中同样存在这两种类型的组织。除了正式组织之外,学校里实际存在着一些或公开或隐蔽、或紧密或松散、规模大小不一的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如教研组、工会。非正式组织则不是由学校明文规定设立的,而是学校成员的某种自然结合,如一些教师因志向、理想、信仰、性格、经历、习惯等相近,久而久之就自然形成了志趣相投、关系密切的非正式组织。当非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与正式组织相一致时,二者会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相反,当非正式组织的价值取向与正式组织相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和对抗,造成派别林立、人心涣散、内耗严重,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见,非正

7、式组织对学校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教师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具有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二)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又称“需求层次理论”、“动机理论”,其代表任务是美国心理学家亚不拉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最基本的两个观点是:第一,人是有需要的动物。人的各种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产生于人自身内的各种需要。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已得到满足的需要无法对人产生激励作用。第二,人的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先后顺序。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8、。但这并不是说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全部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为“缺失性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成长性需要”;前三种需要是低级需要,可以通过外部条件得到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能从个体内部得到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