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6727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试析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概论”课教学质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析主体间性视阈下的“概论”课教学质量研究论文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是整合而成并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思想轻视、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陈旧、课堂管理松散、师资队伍欠缺等问题。依主体间性理论的要求,按照平等沟通、理解共赢、双向互动的原则,实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课程教学的一系列改变,即转变教学思想、丰富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管理、建设专业师资,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主体间性;课堂教学;质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是为贯彻和执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组织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要求,在原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基础上合并而成,是面向高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在新时期,如何提高概论课教学质量,增强概论课的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主体间性的提出 主体间性是一西方哲学术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胡塞尔提出。其是指主主关系,即主体中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西方哲学由主体性研究转向主体间性研究是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到了
3、20世纪80年代这种转向基本完成。90年代起主体间性问题成为了国内哲学界研究的热点,90年代末逐步进入教育学的研究及应用领域,2000年以后更是将其作为教育的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主体间性在哲学意义上主要体现在: 第一,现象学领域中,胡塞尔为了摆脱唯我论的倾向而提出了主体间性的理论。 第二,解释学将意义的理解作为主要的目标,认为理解不是主体认识客体的主观性活动,而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理解不应被视作一种单一的主体性活动,而是一种新旧视界的融合。其中既包括理解者的视界,也包括创的视界,是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相互融洽的关系。 第三,作为广义现象学的存在主义揭
4、示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世界的本真存在,把人的存在还原为先于主客心物二分的纯粹意识活动。认为人的本真存在先于主客关系,并试图以此超越传统的主体性哲学,恢复人的个性和自由,从而摆脱人的异化状态。简言之,由于西方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使得其哲学转向对语言、对话、交流、理解以及人类活动的关注,并由此导致认识论哲学在理性观、真理观等方面的共同探求。而主体间性的出场则是现代西方哲学对现实挑战的回应。它反映了当代哲学发展的一般倾向:即回到生活,回到实践,回到现实,回到人的真实生存本身。 90年代后期,在主体间性被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及应用领域之后,就愈加突出了师生之间
5、的相关性、统一性和调节性。它摆脱了过去传统的单向模式,赋予师生更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平等、互爱、互为的双向互动中,通过交往、对话和相互理解生成超越师生个体有限的视界,并最终达成理性共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概论课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概论课的现实教学过程中,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思想上,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的现实关照下,学生对概论课的实用价值产生怀疑,甚至是轻视、否定的态度。专业课程优先倾向冲击作为公共必修课程的概论课,给概论课教学带来许多负面效应。有些教师也认为概论课是公共课。加之领导不重视,学生没兴趣,同行看不起,从而
6、教师也敷衍了事,很难去下功夫认真钻研。这种消极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染给学生,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上,囿于各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的高校在概论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有的高校则显得力不从心,依然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模式陈旧。在概论课教学中,沿袭了过去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去进行讲解,忽视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造成了教育内容的悬空、教育方法的简单、教育目标的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课堂教学过程管理而言,概论课普遍采用了大班联合授课的方式,课
7、堂纪律不易控制。学生早退、旷课、走神等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课堂纪律难以维持、课堂活动难以展开等问题的出现。 概论课师资队伍不稳定。有大量的兼职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其中。加之,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知识结构单一,专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不足,缺乏对新的实践经验的及时解读和总结,缺乏运用理论对重大的国际国内时事问题的分析和评说能力,缺乏理论深度和时效性的讲解,在讲课时难以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此外,概论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中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