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442112
大小:5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7
《全程式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全程式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全程式创新教育,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实践积累、素质培养和习惯养成等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得到增强,就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文章介绍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全程式创新教育,将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体验融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使他们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艺创新、流程再造的重要力量。 [论文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就业竞争力全程式 随着科学技术更新周期的缩短,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智慧产业带动其他产业,通过科技创新获取竞争优势,同时通过发明和改进
2、等创新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可以看到,在经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创新体现在产业更新、企业转型、技术升级,最终使得能源消耗降低、工作效率增长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相互匹配。在大就业背景下,需要改变工科高职院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使学生专业技能更强、软能力更硬,最终用其综合创新能力去赢得岗位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上面临诸多挑战,其一是企业对人才规格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胜任首岗工作上升到了岗位工作的创新;其二是随着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学生从掌握一劳永逸的技能到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其三是学生对就业要求越来越高,从好就业到就好业。因而,高职院校必须瞄准
3、这一人才需求变化,通过全员、全程参与的全程式创新教育,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具有就业竞争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在岗位上的竞争力,使他们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工艺创新、流程再造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对于学校意味着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在发展上有更大的空间;对于毕业生意味着有较大的岗位选择优先权,在职业发展上有更多的机会;对用人单位则意味着人力资源能够充分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在人才竞争上有更强的实力。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既为高职院校、学生和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所关注,也引起了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的重视。 一、提升就业竞争力需要创新教育 经过对国家示范
4、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中部分高职院校的调查,发现各院校在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上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改革,尤其是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动手”能力提升明显,但在学生软能力的培养上还显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工作创新能力,不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不足。就业竞争力是指,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通过对知识、技能、方法的有机协调与整合,在职业发展中具有并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潜力和优势,形成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职业适应和创造能力,以及更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专业硬能力和职业软能力。这些能力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短板”,都会影响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就业
5、竞争力反映了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学校的全程式创新教育,在知识学习、实践积累、素质培养和习惯养成等过程提升“短板”,使其各方面能力得到增强。 高职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适合开展基于现有技术,面向企业需求而进行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形成新的工艺、新的产品和新的方法,在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更容易“落地”。跟随创新是指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扩展或变动,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集成创新是指把现有的技术组合起来,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技术,或者是把成熟技术引入到不同应用领域,从而使其创造新的变化。目前很多创新是属于多技术的交叉与合作的集成
6、创新,它已经是一种普遍的趋势。创新教育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为前提,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职业教育,是以传授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创新方法、开发创造性潜能、优化知识关联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育,以此真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对知识传承式传统教育的一种超越。其中,基本价值取向中属于动力系统的创[1][2][3]下一页新人格,包括强烈的创新动机,以及独立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外向性、道德感和义务感等;基本价值
7、取向中属于智能系统的创新思维,包括思维敏锐性、变通性、发散性、流畅性、独创性等;基本价值取向中属于工作系统的创新技能,包括基本技能知识、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方法、操作能力与技法等。 可见,高职院校通过全员参与、系统化的全程式创新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在创新人格、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方面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全程式创新教育需要构建全员参与、系统化的体系 目前,尽管高职院校特别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和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但在专业创新能力、职业软能力的培养上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将系统的创新教育融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