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198216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 【摘要】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教育指导活动,文章在对学生有关就业问题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阐述了高校就业指导必须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认识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尽快地转变就业观念,认识自我,调整就业期望值,才能很好地实现自身的毕业价值。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指导;期望值 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毕业生就是高校的“产品”,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产品”是否合格,需要接受社会的检验。直面大学扩招浪潮的今天,高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与实践,是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指导活动,前段时间,
2、笔者对我系部分学生就有关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一、职业目标和就业准备模糊不清的问题入学后,学生想得最多的是成才与就业问题,但问到“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现在起该做哪些就业准备”时,多数同学的回答都很含糊。又如少数同学仪容不整,并穿拖鞋上教室,老师以此为例与学生对话,按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认为刚入学就讲就业问题“讲得太早了,讲得太重了,把我们管得太死了”。老师问:“你是否明确,从入学到毕业要做哪些就业准备?”有的学生回答:“上课去了,作业做了,文凭有了,就业就不难解决了。”他们对于就业准备的理解很不到位。二、就业期望值偏
3、高的问题 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一是他们对我国目前就业的严峻性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二是就业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三是就业心理障碍的困扰。职业指导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让学生明白:我国的人口和劳动力总人口均占全世界人口和劳动力人口总数的22%左右,基数大而增长快,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三锋叠加”现象即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职工同时出现高锋,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目前,部分毕业生择业难,最大问题是就业观念转变难。有的学生还很留恋计划经济时代的就业方式,认为它能解决人事档案,户籍能农转非,还有机会混个一官半职。这些学生不愿到民营企业或合资企业中去,认为那是“去打
4、工”,自己不能“当主人”,去那些地方“竞争激烈又不稳定”。有的学生则强求专业对口,说:“专业不对口,我去那里能干什么!”其实,事物在发展,市场在变化,我们不指望学了什么专业,社会就必然长久需要什么专业。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尚有50%专业不对口。此外,在学校学习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只是就业的基础。 分析学生就业观念难以转变的深层原因,是他们对“心想事成”和“热门专业”等有以偏概全的理解,认为社会这么大,岗位这么多,总可以找到我想干的工作。自己所学的专业是热门专业,近年来一次就业率都在90%以上,找工作应该没问题,择业期望值偏高,东挑西选,莫名
5、其妙地放弃了许多机会。结果,导致“心情很不好,情绪很低落”。三、就业后不安心工作,重权利而轻义务的问题 虽然学校为推荐学生就业付出许多代价,但有的学生就业后不安心工作,原因包括:缺少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急功近利的心态;重权利而轻义务,缺少诚信,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 有的学生,抱实用主义的态度学习劳动法,非常注意维护自己“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但没能相应履行自己“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劳动纪律”、“讲究职业道德”的义务。缺少诚信,签了约不遵守,擅自离职不提前打招呼。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很不聪明的,也是
6、不幸的。孔子说过“无信不立”。诚信是一种无形品牌,从就业来讲,低素质的人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缺少诚信的人就业机会就更少,用人单位不欢迎目光短浅的人,不欢迎不会学习的人,更不欢迎缺少诚信的人。要引导学生,无论如何不能失去诚信。就业指导必须遵循政策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疏导性原则,尤其遵守实效性原则,才能帮助求职者实现自身价值等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一)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市场,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辅导员、班主任或专业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个别面谈式、专题报告式、座谈交流式、情景模拟式等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指导活动,有针对性的加强就业政策的指导,
7、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以及与就业政策相关的人事制度和就业形势,使他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求职择业活动,减少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与违约现象,保护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引导学生依据职业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规范自已的行为,促进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品行教育课》开设的《诚信教育》课堂让学生知道,诚信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无信不存,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的诚信理念,帮助学生树立并强化诚信意识,激励他们的诚信行为,促进诚信就业。(二)加强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让学生认识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