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08560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4
《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摘要】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重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精神质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耗竭(P<005)、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耗竭(P<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对耗竭(P<001)和人格解体(P<005)有显著的预
2、测作用。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关键词】工作倦怠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这种关注多半集中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等问题,而往往忽略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1〕。事实上,教师的工作压力明显增大,过大的工作压力已经在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对教师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工作倦怠的出现。本研究对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进行调查,并分析教师工作倦怠水平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从人格特征的角度,为对教师工作倦怠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干预及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3、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00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378份,回收率为945%,筛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50份,有效率为926%。 12方法采用匿名问卷方式调查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基本情况及人格特征。(1)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rtory,CMBI)〔2,3〕:共包含3个因素,分别为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每个因素为5个项目。量表采用7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从17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其中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2)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PersonalityQuesti
4、nnaire,EPQRSC):共有48个项目,主要包括1个效度分量表和3个人格维度分量表:内外向维度、神经质或精神性维度和精神质维度〔4〕。(3)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nternalExternalLocusofControlScale):共包含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个项目均为1组内控性陈述和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选择1个,对外控性选择记分,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和23(极端外控)之间〔5〕。 13统计分析应用Foxpro60软件进行管理,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频数统计、Person相关分析和分层回归技术。 2结果 21一般情况
5、其中男性98人,占28%;女性252人,占72%。已婚者246人,占703%;未婚者102人,占291%;其他情况2人,占06%。中专学历者21人,占6%;大专学历者236人,占674%;本科学历者89人,占254%;研究生学历者4人,占12%。年龄最大者58岁,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304岁。工龄最长者37年,最短者不足1年,平均工龄为104年。 22教师工作倦怠的检出率共调查350人,检出工作倦怠症状者219人,总检出率为626%。轻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教师为135人,检出率为386%,中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教师为69人,检出率为197%,重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教
6、师为15人,检出率为43%。 23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表1)除成就感降低与精神质的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教师工作倦怠的各个因素与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心理控制源各因素之间的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教师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状况的分层回归(表2)利用分层回归技术分析教师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包括2个阶段:(1)利用个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的影响;(2)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作用的前提下,各人格特征变量进入回归方程,观察人格特征变量对于工作倦怠各因素的
7、主效应。 表1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略) 注:*P<005,**P<001 表2教师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略) 注:*P<005,**P<001;R2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异的比例,ΔR2为自变量解释因变量变异的增量 3讨论 教师工作倦怠总检出率为626%,表明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应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与此同时,大多数表现出倦怠症状的教师均处于轻度和中度倦怠的水平,说明对于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预防要优先于干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