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63224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3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髋臼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X线、多排螺旋CT证实的髋臼骨折患者80例影像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多排螺旋CT扫描及重建均能显示骨折。横断面图像可以显示髋臼顶的骨折及移位、髋臼后壁骨折、受累范围及关节移位。三维重建立体地显示了骨折线走行方向、骨碎片及股骨头移位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对于术前充分了解损伤情况,制定严格的手术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多排螺旋CT是髋臼骨折术前常规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髋臼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排螺旋CT 髋臼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X线片检查比较局限,而多排螺旋
2、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多方位显示骨折特征。自1999年10月至2006年2月,笔者对80例髋臼骨折进行CT三维成像检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髋臼骨折80例,男55例,女25例;年龄25岁~64岁,平均年龄42.6岁。交通事故伤67例,高处跌伤13例。合并髋关节脱位12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8例。 1.2成像技术采用4排螺旋CT(siemens,德国),患者仰卧位,行全骨盆扫描,作正位定位像。扫描条件:层厚3mm,螺距1.5,重建间隔2mm。140kV,224mAs,矩阵512×512。扫描所得轴位图像重建处理,所有病例均行表面遮盖法重建(surfac
3、eshadeddisplay,SSD)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选择阈值为120Hu~80Hu,通过工作站去除股骨头,只保留髋臼。常规依照人体解剖主体坐标轴旋转,取前后位(AP)、后前位(PA)、左右侧位(L,R)、仰视位(S)、俯视位(L)和斜位显示和观察骨折的情况。 2结果 80例髋臼骨折患者按照LetoumelJudet法[1]进行骨折分型,本组44例为单纯骨折,36例为复合骨折。髋臼后壁25例,前柱骨折6例,后柱骨折8例,髋臼中央骨折5例,髋臼前、后柱骨折13例,T型骨折9例,后柱后壁骨折14例。 3
4、讨论 髋关节结构复杂,髋臼在解剖学上分为前柱、后柱、前壁、后壁、内侧壁和穹顶部分。髋臼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术前诊断十分重要,不同的骨折采用的手术入路不同。对骨折的形态、部位有清楚的了解,对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案,有的要前路手术,有的需后路手术,有的需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所以有重要作用。传统的X片包括前后位片、闭孔斜位片和髂骨斜位片,摄片简单、方便、费用低,是髋臼骨折常用的基本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初步了解髋臼骨折脱位,但有时患者疼痛严重无法照2个斜位片。CT比X片更能显示髋臼复杂骨折形态,包括关节腔内有无骨碎片及其数目。CT能显示骨折块移位、旋转的方向和程度。通过关节解体术可将股骨头除
5、去,只保留髋臼,避免了股骨头的遮挡,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骨碎片、骨折的方向、移位程度[2~4]。多排螺旋CT扫描对髋臼骨折有重要作用,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清晰。CT三维成像可围绕任意轴旋转,显示髋臼及邻近骨性结构的前、后、左、右各种角度、倾斜度和冠、矢、水平位的立体图像,有助于临床医生整体和全面的理解和认识髋臼的解剖结构、病理损伤机制及损伤后改变[5]。MPR能清晰反映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特别是横断面显示欠佳的水平走行的骨折线,并能整体地显示骨折断端间的空间立体关系,更为准确地判断骨折移位以及股骨头脱位的方向和程度,但MPR仍为二维图像,缺乏空间立体感,对于不规则骨折线的全貌、骨折碎片的
6、移位方向及周围受累情况仍难以判断,不及三维图像,限制了其临床应用。SSD应用最早的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可以立体模拟髋臼骨折的病理状态,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全貌显示骨结构的空间位置改变、骨折线在骨表面走行、骨折碎片的移位方向和周围骨受累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切割技术可除去遮挡骨表面的骨折线和骨折碎片,但SSD成像过程仅利用表面数据,故丢失信息较多,有时未能显示骨折线,诊断时须结合MPR图像。有时扫描太厚,三维重建图像有较多伪影,影响图像效果。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评价手术效果,显示螺钉的位置,有否进入关节腔,关节面骨折复位是否平整,原来骨缺损植骨术后,估计植骨是否充分
7、[5,6]。螺旋CT简单无损伤,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较X线平片得到更多的信息,特别是三维重建可以充分观察髋臼与关节的对应关系。因此,对疑有髋臼骨折的患者,如有条件应常规行螺旋薄层CT检查,并行三维重建。 参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