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80959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庄子:中国艺术精神道统的开创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庄子:中国艺术精神道统的开创者 内容摘要:庄子发展了老子本体论的“道”,与心灵紧密相连,在无限,永恒的广阔空间里,开创了中国艺术精神的道统。两千多年来,滋养着中国文学、美学、艺术等方面的特质,使中国文化显示出理性,思辨的光彩。 关键词:庄子 游 艺术精神 虚静 自然 任何艺术都体现着一定的哲学思想,都表达了一定的人类理想,也就是对“无限”的一种神秘式的追求。在全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艺术精神成为通向非现实性“无限”的必由之路。以庄子思想为根本代表的中国艺术精神,不仅是在追求一种纯粹的美,而且是
2、在通过审美达到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无限关怀,从而达到一种永恒的境界。 一 庄子的主要思想,是将老子客观的“道”的精神,化为心灵活动的性格。这种性格,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天下》)为其特色。他是想在现实人生的悲苦中,把自己安放在这种精神生活的世界中去。为此,庄子爱逍遥游。他大量使用“游”这一概念,用“游”来表达精神的自由活动。在庄子看来,“游心”的“游”是形容心的自由自在的状态,不是把心禁锢起来,而是让心不挟带欲望、知解,游心于淡。他要游于无穷,富于无境。他认为,要求得精神自由
3、,一方面,人要使精神从现实的种种束缚下提升出来;另一方面要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使人从封闭的心灵中超脱出来,所谓“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茫然彷徨于尘垢之外,逍遥于无事之业。”(《庄子·达生篇》)庄子这种超脱,本质上是一种经过哲学升华的特殊表现,是一种将自己的生命存在融进永恒而真实的整体——“自然”之中时,而获得的持久和安宁的感受。 庄子的“游”,标志着中国艺术精神的确立。不论文学还是艺术,要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与《逍遥游》的境界不是自觉就是暗合。虚静而无已,名缰利锁全部打破,超越、否定所有对心灵的束
4、缚,以解放自由的状态,才能全身心进入艺术的境界。 二 “心斋”“坐忘”,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起点,也是艺术家人格修养的终点。“心斋”指的就是心的完全虚静的状态,心里面没有任何东西。“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感应现象。“气”指心灵活动到达极纯精的境地,是空灵明觉之心,就是使心变得像气一样的虚而不实。庄子让你的心专一,耳与心都有局限,不虚静,要
5、听之于气。心没有一点的取舍,物一点不影响我,我的心就不受物所束缚,达到与万物合一的状态。 “坐忘”,也是达到心与道的合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是谓坐忘。”(《庄子·大宗师》)身心两忘,物我双遗,这种境界即“吾丧我’的境界。所谓“心斋”突出一个“虚”字,“坐忘”突出一个“忘”字。庄子紧承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之教,《庄子》全书到处发挥此义。虚静乃是从成见欲望中的一种解脱工夫,“与天地精神往来”便是虚静精神境界的最佳描述。以空灵明觉之心对物作美的观照,可照见万
6、有之真况,而使物成为美的对象。 三 人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性,一种是社会性。儒家和道家,分别强调其中的一种。儒家看到的是人的社会性,道家强调的是人的自然性。道家认为自然就是一种天然状态。庄子教导人们要与万物为友,与自然和谐一致。《庄子·天地》里有一个故事,子贡看到一位老人在用瓦罐打水浇菜园,便告诉他说,现在有一种机器,很省力,效果很好。老人却说有了机器就有机事,有了机事就会有机心。机心存在心中,便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不能保全纯洁空明,便心神不定;心神不定,便不能载道。庄子反对改变自然,
7、崇尚和提倡自然之美,亦即朴素之美。进行创作必须顺天理,具备纯真自然之天性,即“真”。“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庄子·渔父》)他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自然现象的自然无为,无拘无束而又合规律的自然运行,在庄子看来,就是天地之大美。在艺术思想上便以随顺自然、无拘无束,自得其得、自适其适、纯任性命之情为基本精神。庄子的人生,是向上透出纯白灵明的艺术的人生。“庄子所追求的道,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的最高艺术精神,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8、①《庄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尤其是从魏晋以后,历朝历代的文学语言与艺术创作均受到它支配性的影响。《庄子》开创的中国艺术精神的道统,是美的源泉,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和骄傲,也是一宗属于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