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664644
大小:45.5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中学阶段重要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学阶段的重要性由于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因而中学阶段学习对学生的观察力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中学生的年龄和身体及其心理状况有了较好的发展,所以他们能够根据教学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去全面而深刻地感知事物,这种学习能力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中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了,观察的时间更为持久,观察的概括性和精确性都有较大的提高。经专家测定,初中生的视觉感受性比小学生高60%以上,而初三和高中学生的视听觉感受性已经超过成人。中学生的意义记忆水平而达到了高峰,学
2、习中能够以意义记忆为主,并有取代机械记忆的趋势。如果把高中一、二年级的记忆成绩假定为100分,则小学一、二年级是25分,初中一、二年级是50分,35岁到60岁为95分,60岁至85岁为80—85分。 中学生的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为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并且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他们思维的组织性、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把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重新组织使之系统化。对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们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思维方法,全面迅速地从
3、本质上发现矛盾的焦点,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其思维的片面性和绝对化逐渐降低。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问题,对同学、教师、家长的观点以及书本知识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学习和思维活动中,他们比较喜欢争论和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勇于挑战权威。即使他们的看法是片面的,他们也无所顾忌。他们不迷信任何人,即使是自己最信任的人和自己崇拜的权威,中学生也会向他们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极剧发展,中学生广泛地接受了这些信息并较早地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工具,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
4、不完全停留学校的知识范围之中,受各种综合信息的长期刺激,使中学生扩大了的视野,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中学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中学生发展自己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郭家屯中学关静各位家长,大家好! 进入初中最重要的是习惯教育, 包括学习习惯生活、生活习惯、做人的习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有过非常经典的言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
5、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初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好坏,所以应该引起所有家长的重视。 一、教学要求和内容与小学不同 中学的作业量大约是小学的2至3倍,课程的内容和数量都大大增加。小学的课堂教学活泼,容量小,作业量小,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拓展性小。主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中学课堂教学容量大,科目增多,而且都是有独立学科体系的内容。它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并且中学面临中考的压力。下面列举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中小学内容差异。 语文学科:小学的语
6、文学习以字词积累为主,初步掌握文章结构、内容和主题,而初中则开始要阅读文学作品、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并用语言文字来熟练表达,阅读和作文都上了一个台阶。 数学学科:中小学在思维训练上就有不同。小学以正向思维为主,由已知条件推得结果,而中学则开始注重反向思维的训练了,要由结果能反推出已知来。不再依赖少量的题型模板,而且出现了方程、函数等抽象的概念,平面几何对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英语学科:小学以培养兴趣为主,简单掌握词汇的拼读方法,学会简单的口头交际。进入中学以后,英语的输入量大为增加,需要听
7、、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在单词、语法、发音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注重读写和语言的实际运用。 说得实际一些,用成绩量化的话,一门学科两个学生小学成绩差2分,中学差距至少5-10分。小学成绩语文90以下,数学英语都是90以上的,差距很小,中学分化明显。 二、学习方法不同 进入初中以后,由于学习内容和学科的变化,原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改变。家长可以在进校初期,教会孩子一些必要的中学学习方法。如先预习,后听讲;先复习,后做作业。学会独立思考和专注地完成作业,不依靠网络完成作业.这些学习方法和初中教学中的课
8、堂反馈、单元测试是相吻合的,孩子会从中尝到新方法的甜头。慢慢养成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优秀的孩子都有这样的经验:像考试一样做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地轻松考试。 三、关于家庭教育 初中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思维在这个阶段成长,性格在这个阶段初步确立。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很多父母辛辛苦苦的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最重要的是在于正确的沟通和教育方式. 正确的沟通能起到帮助孩子,引导孩子的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