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521361
大小:206.5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20
《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管小可窥天蠡微可量海——《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东莞高级中学毛经文老师主持的课题《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2012年被东莞市评审确立为市级立项课题(立项编号:2012GH112)后,2013年又被广东省评审确立为“强师工程”省级立项课题(广东省立项名称为《中学课堂选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13YQJK013)。本课题自市级立项以来,课题组始终以东莞市毛经文名师工作室为研究平台,聚集了全市二十九位历史教学精英。针对中学历史教材大而空、课堂低效的实际情况,以教学立意或教学主题为灵魂,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援引和运用,提高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2、基本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实现了预定的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资料性成果、过程性成果(操作性成果)和影响性成果比较突出。现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一)课题提出的缘由之所以选择与确立《基于高效课堂运用历史细节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主要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的需要、东莞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名师工作室发展的需要、个人自我发展与突破的需要。1.基于高中历史教学现实的需要(1)后现代主义史观、社会史观、微观史学等新史学范式已成为史学研究的新热点,已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但这些历史细节却束之高阁,并没有完全走向中学课堂。后现代主义史观研究的视角集中在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重点
3、关注宏大社会下的日常生活、底层人物、突发事件、妇女、性行为、精神疾病等微观层面的历史细节。略宏大叙事、拒上层精英,反基础、去中心,斥整体、远结构、非理性等,成为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典型特征和追求目标。本理查德*扎克斯所著的《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已明白无误地向我们说明,后现代主义史观的史学着眼点已从决定历史发展的精英转移到老百姓,从政治军事等重大历史题材的社会主线细化到艺术、犯罪、医学、宗教、政治、商业以及日常生活等历史细节的涓涓细流。从大处着眼走向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把晦涩拗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宏大历史”还原成下里巴人喜闻乐见的通俗小历史和历史细节。社会史观、微观史学实际上类似于后现代主
4、义史观,其研究视角与后现代主义史观基本相同。它同样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结构整体及其运动、社会组织及其运动、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无论是后现代主义史观,还是社会史观,抑或是微观史学。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就是挖掘和“生产”出了千万个社会史的主要表现形式——历史细节,客观上为中学高效课堂提供了大量好用的历史细节,如叶曙明的《重回五四现场》、王国华的《你不知道的历史细节》、曲爱静翻译的《一点都不靠谱:不可不读的历史细节》、张鸣的《近代史的鸡零狗碎》《大历史的边角料》、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焦润明苏晓轩的《晚清生活略影》、赵英兰的《民国生活略影》、黄仁宇的《中
5、国大历史》、王家范的《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等。但是,这些鲜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却还远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细节仍困在书斋中,仍在束之高阁,或弃而不用,几乎没有走进中学历史课堂。(2)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却因为缺少历史细节而低效。历史本来就是美女杨贵妃,丰腴、肥美,有血有肉,美不胜收。自古以来多少学者为其魅力痴迷一生,穷其一辈子。可是,就是这般诱人可爱的“杨贵妃”却被我们的中学历史课堂用时间地点人物六大要素、教学重点、知识体系与框架、乏味的抽象概念、发展线索、宏大叙事、逻辑关系、生硬的说教、过多议论、太多提炼、考试升学等“酷刑”整成了一具吓人的骷髅,大量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丰富的精神世
6、界及愉悦体验湮没其中,40分钟的教学过程也变成了“骷髅”的不断展示过程;或者是丰富鲜活的历史被卸成血肉模糊的碎块。再加上教科书受篇幅的影响,或言简意赅却语焉不详,或提纲挈领却过于简单,或干脆是各种口号、“定论”充斥字里行间,或刻板、冰冷甚至符号化意识形态化,严重缺乏生动诱人的历史细节,无法让学生感受历史鲜活的生命力和震撼心灵的魅力。结果让历史课堂离学生越来越遥远,许多学生对历史课没有好感,课堂上昏昏欲睡,历史课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也是事倍功半。以上残酷现实说明,纯粹意义上的过去式历史已满足不了当代学生的要求了,他们更迫切希望和需要能够让他们内心产生共鸣、与他们日常生活有着某些联系的历史。
7、正如知名历史教研专家夏辉辉老师所言:“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冷漠与网民对历史细节的沉迷,让历史教师情何以堪”。放眼在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历史好像与学生遥不可及,历史感与时代感风马年不相及。如果我们的历史课堂让学生能够得到一种现实的启示,既能够把他们自己穿越到历史情境中去“以古鉴今”,也能够回到现实中“彰往察来”。正如王秀青所分析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之间,有双向借鉴的意义,教师从现实问题,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入手,创设丰富的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