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ID:25261273

大小:63.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9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_第1页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_第2页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_第3页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_第4页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武帝徙民会稽史事证释  【内容提要】《汉书》记载,汉武帝元狩四年曾向会稽地区大规模移民。这在中国移民史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中,都是一项重要事件。前人研究一向认为《汉书》的记载有误,事实上并不存在此事。本文首先从史料学角度,论证《汉书》记载可信,不存在二、从接纳条件,看汉武帝徙民会稽的可能性  如《汉书·食货志》和《史记·平准书》所记,汉武帝元狩四年这次移民关西诸郡与江南会稽,是由于关东地区遭受到非常严重的水灾,在相继启用了“虚郡国仓廥以振贫民”和“募豪富人相贷假”两项措施后,仍然无法解救的情况下,而不得已采取

2、的救济办法。除了对《汉书·武帝纪》文本的勘验之外,葛剑雄先生认为,汉武帝元狩四年时不可能向会稽迁移灾民,还有一项重要理由,这就是会稽不具备接纳大量移民的条件。他论述说:  会稽的农业生产在西汉中期还相当落后,除非粮食供应另有来源,否则绝不能安置大批移民。而在关东受灾,“虚郡国仓廥”,“犹不足”,说明关东郡国已无粮可调了,哪里还会有粮食供应会稽?这样从解决灾民实际需求的可能性来考虑移民徙入的地点,当然很有学术眼光,只是对于朝廷解决灾民食物需求的途径,似乎还需要进行探讨,即当时朝廷是不是要通过徙入地出产的富馀粮食

3、,来为灾民提供食物。  会稽的农业生产,在西汉中期确实还相当落后。但是这次移民徙入的主要地点,即陇西郡与北地、上郡、西河三郡的新秦中地区,与移民的迁出地关东地区相比,其农业生产水平也同样相当落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称:“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这是典型的牧业区域特征,与“山东”亦即“关东”地区“多鱼、盐、漆、丝、声色”的农业社会特征,迥然有别。司马迁更明确写到:陇西、北地、上郡诸郡,“畜牧为天下饶”,“地亦穷险”,显然绝对以畜牧经济为主,在迁入中原居民之前,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像样的农业

4、,当然也绝不可能有馀粮向外供应,或是养活外来的人口。所以,早在汉文帝时,就有西北“边粟不足给食当食者”的明确记载[21]。司马公是与汉武帝同时代的人,所说陇西、北地等地农业基础既然如此,说明当时朝廷决定移民到这里,并没有打算利用当地出产的粮食,来解决灾民的食物供给问题。  事实上,前引《史记·平准书》已明确记载,这次的移民徙入后,当时是“衣食皆仰给县官”。几年之后,则由官府“假予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史记·平准书》还记载由于负担过重,以致“县官大空”[22]。显然,从当地的农

5、业生产能力来看,陇西、北地、上郡等地,同样不适于接纳关东的灾民。那么,陇西、北地、上郡等地用以赈济灾民的粮食,又是来自哪里呢?《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晁错针对边地缺乏粮食的情况,上书云:“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于是文帝从错之言,令民入粟边”。《汉书·食货志》又载,武帝时“兴十馀万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可见解决灾民食物供给的途径,是利用边地郡县储存的边防用粮,而这些粮食储备,应大部分来自包括关东地区在内的内地。  在汉武帝时期,会稽是汉朝

6、在南方的另一重要边防前线,这一点将在下文论述。朝廷在会稽,是否也有与西北边地一样的战略粮食储备,可以供给灾民,史阙有间,不得而知。不过会稽地处亚热带地区,又濒临海洋,降雨丰沛,湿热而宜于多种生物繁衍,比西北内陆更容易解决生存所需要的基本食物。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曾描述说: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对于生命濒危的受灾饥民来说,能找到一块“无饥馑之患”的去处,恐怕无异于

7、天堂乐土了。所以,尽管其农业生产水平低下,远不能和关东地区相比,但是向这里迁徙灾民,还是完全可以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十分迫切的求生需求。况且从发展眼光看,这里的自然条件,本来有很大的农业生产潜力有待开发。关东移民带着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定居后很快就可以发挥作用。他们不但完全可以解决自己的衣食,还可以带动当地的农业经济开发。后来中原向江南地区的移民,无一例外,都是如此。  前文已经谈到,事实上,由于这次水灾的持续影响,关东地区在灾后持续数年,仍然严重歉收,以致在方圆一两千里范围之内,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为此,汉

8、武帝在元狩四年向陇西、北地、会稽等五郡大规模移民后,又下诏说:“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并且说假如饥民“欲留”在当地居住,则准许他们“留处”[23]。此举清楚说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火耕水耨”的江南地区,本是解决饥民求生需求的理想场所,完全有能力接纳大批遭灾的难民。  总之,从地理条件方面讲,实际上会稽比陇西、北地、上郡各地,更为适宜接纳受灾难民。《史记·平准书》称迁入陇西、北地等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