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4760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9
《关于民营经济在农村定位与发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民营经济在农村定位与发展的思考一、问题的提出 泰州农村民营经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首先,从政策层面分析,近年来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理论不断创新,促进发展的政策不断趋宽、趋活:党的十六大提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国务院又正式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在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其次,从经济层面分析,江苏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泰州人均GDP正在向这一目标接近,标志着经济建设已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其而来的是: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消费结构快速升级、产业结构大幅调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明显增强,尽快富裕的愿望更加迫切,酝酿着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再次,从泰州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分析,随着98%以上国有中小企业改制转制,以及全部乡镇企业改制的基本到位,缩短了民营经济资本积累过程。加之,近年
3、来泰州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沿江开发步伐加快,教育基础扎实,人力资源充裕,全市上下创业热情高涨,人民群众致富本领日益增强。所有这些,都为民企加快发展奠定了后发优势。 由此可以断言,当前泰州农村正处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机遇期,通过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现代化农村,率领广大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民营经济在致富农村中的定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必须促进城
4、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民营经济对于发展农村、致富农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无工不兴、无工不富。推进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发展致富不可替代的阶段,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正是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唯一选择。泰州市去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为910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3%,农村社会总产值新增部
5、分的82.13%来自于乡镇工业。兴化市戴南镇是泰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典范。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该镇已拥有2000多家不锈钢生产加工民营企业,产品门类30多个系列,6000多个品种,年产不锈钢40万吨,总销售额达50亿元以上,占全国销售总量的六分之一,被誉为中国的不锈钢产业之乡。去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亿元,财政收入3.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71元,连续七年位居泰州市经济工作“十强乡镇”之首。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农业和
6、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说到底,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百姓经济、实惠经济。正是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由农村向城镇的集聚。到目前,泰州198万农村劳动力已有110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部分农民正逐步转变为城镇居民、企业工人和工商业经营者。去年全市乡镇工业共吸纳就业人员43.49万人,支付职工报酬人均8457元。有资料表明,泰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部分的60%以上来自于乡镇民营企业。农村民营企业尤其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力量,具有资源、人缘、地域等诸多方面优势,在大力发展优、特农产品,
7、兴建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市场,培育各种类型的农产品营销主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曾经中说过,发展农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农村。农村向城镇的过渡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和时代进步的标志。对于农村而言,城镇体系的建立,必须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进入小城镇的农民兴办工业、三产以及自建住房等方面发展。很显然,随着民营经济的加快集聚,工业集中区已成为小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市吴江市近年来的发展轨迹足以说明这一点。
8、 三、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必须破除“成份论”、“等级观”等思想障碍,消除偏见,坚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信念和决心;必须破除“守土恋家、小富即安”等传统小农意识,克服怕离家门、怕出远门、更怕出国门的封闭心态,鼓励民众善于闯市场、敢于做老板、勇于创大业。其次,在发展思路上,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