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43621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其宗旨“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而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包财会论文,..探究学习是小学数学新课标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所开展的学习活动,其宗旨“不是为了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创造发明,而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包括科学在内的广阔生活问题的视角,或者提供一个理解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这一视角出发,或者行进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进而使
2、他们在面向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自我时,能够具备个性化的问题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科学方法”。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几点有效的策略:一、创设和谐氛围是前提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知识的形成与情感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以情引知,有时以知促情,有时情知并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凭巧设的情境,去开发学生的心智潜能。1、努力融洽师生关系马卡连柯曾说:“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能做教师。”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教师课堂上的每一句热
3、情洋溢的话语、每一个亲切信任的目光、每一个富于鼓动的手势,都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教学中我也深有体会: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从而爱老师所教的学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2、积极营造乐学情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活动的表现需要一定条件的激发,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如问题情境、合作情境、竞争情境等,使其产生认识上的困惑或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二、参与学习全程是关键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自己重新发明,至少由他自己重新建构,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4、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看、说、做、想的机会,以使其尽可能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1、细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当学生观察教师有意提供的生活中各种巧用三角形性质的实例,如平房屋顶、自行车三角架、电杆顶端的三角架等,疑惑便油然而生:“三角形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呢?为什么它们都做成了三角形?”带着疑惑,学生很自然地开始了探究。2、多说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人脑中思维的外化。堵塞学生的嘴,无疑就是桎梏了学生的头脑,也就阻碍了学生探究的路。因此,在课堂中,应让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如给概念下定义、说算理、说解题思路等,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积累“说”的经验、提高“说”的质
5、量。3、巧做如一年级的应用题:同学们排队做课间操,小明前面有4人,后面有5人,问这队共有多少人?很多学生不能发现队伍中还有小明(1人)这一隐蔽条件,列出了4+5=9的解法。开始,我费了很大劲讲解,学生能理解的仍寥寥无几。而后我让学生用小棒摆:指定一根红色的小棒为“小明”,在“小明”前面摆4根其它颜色的小棒,在“小明”后边摆5根另外颜色的小棒。面对这么一队形象的队伍,学生个个很快省悟过来:这道题应列式为4+1+5=10。同时通过这个简单的操作,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意识到了动手做的好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就更加坚定用类似的方法去探究了。4、善想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在教学中最重要
6、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长期的教学实践也使我深深认识到,必须让学生学会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观察判断、操作活动、语言表达等经常进行反思,才能置身于新情境、面对新问题,感觉到探究的需要,也便才有可能进行“再探究”。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天地,听任各种不同思维、不同方法的自由发展,绝不可对内容作任何限制,更不应对其发展设置任何“圈套”。三、培养问题意识是核心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不懈探究的动力源泉。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来发现,但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探究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因此,培养学生敏捷的问题意识尤其重要。培养
7、问题意识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充分提供一些让学生可以自由发问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在感知操作上、在阅读教材中、在知识迁移处、在独立作业时生疑。刚开始,学生可能会模仿教师提问,或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要着急,要耐心倾听每一个出自学生口中的问题,哪怕是离题或是古怪的问题,也应该以肯定的态度对待,使学生好问的天性得以保护,这样问题意识才能不断地发展。四、积极正面评价是动力评价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恰当的评价,如语言的激励、目光的赞许、手势的肯定、物质的奖励等,既可激发其学习动机,又能产生主动探究的内驱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