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22246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二石止衄汤小儿鼻衄72例临床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二石止衄汤小儿鼻衄72例临床报告【关键词】小儿鼻衄二石止衄笔者通过反复临床实践,自拟二石止衄沥用以治疗小儿鼻衄,疗效确切,现将2008年以来治疗小儿鼻衄72例,临床报告如下。1一般资科病例72例,男性40例,女性32例,年龄12周岁以内,患者以鼻出血为主症,甚者日鼻出血数次,出血如注,多数患者以填塞等法应急止血,同时应用西药如止血敏、安络血VitC、VitK3、VitK4或和云南白药、田七粉,中药汤剂等治疗,症反复,病程1周~8年。2治疗方法2.1药物组成赭石10g,石决明15g。白芍12g,茯苓10g,蝉衣3g,木通7g,炒扁豆15g,
2、大枣15枚,炒谷芽15g,甘草4g。2.2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加川连3克;日久见阴虚明显者加热地10克;气虚明显者加党参伯克、白术10克、黄芪12克。以上剂量为7周岁一般剂量,可根据年龄及病情作适当增减。2.3服法每日一剂或二剂,10天为一疗程,本病组最多服药三个疗程。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服药后鼻衄止,随访二年未复发为痊愈,服药后鼻衄次数及出血量均减少,偶发作,用原方仍能控制为好转。3.2治疗结果痊愈65例,约占90.27%,好转7例,约占9.73%,总有效率100%。4典型病例谢某,男,9岁,鼻衄时作7年多,近来发作较频,出血
3、较前多,且较难控制,3天前鼻出血如注,当地医生除作塞鼻,用湿冷毛巾贴于额部等应急措施外,用西药止血敏,安络血、云南白药、VitC、VitK4和中药汤剂以仙鹤草,白茅根,桔梗、生地、牛膝、侧柏叶、藕节等治疗三天后,出血仍未能完全控制,患者用纱布塞住鼻孔,平卧,如取去纱布,站立时血仍点滴而下,延余诊治,患者神疲目暗,面色萎黄唇色淡白,胃纳欠佳,口干,二便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灵敏,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红细胞3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4000/立方毫米,血红蛋白9.8克/100毫升,血小板12万/立方毫米,条件有限,未作其它项目检查,诊为脾
4、虚肝旺,用上方加川连3克,熟地10克,日二剂,3天后血止(服中药时停用西药)照原方加减服20余荆患者不愿再作血常规等检查,随访3年未见复发,其它症状亦消失。5体会鼻衄为小儿常见病,患者经常反复发作,在病因病机上《灵枢百病始生篇》曰:“失血之妄行也,未有不因热之所发”。又肺开窍于鼻,故鼻由由肺胃实热或阴虚内热所致,《景岳全书血证》总结前人经验,谓而血动之同,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指出出血与火(包括实火与虚火),气虚关系最密切《景岳全书血廉证》又日:“盖脾统血,脾气虚则不能收摄,脾化血,脾气虚则不能运
5、化,是皆血无所主,因而脱陷妄行,”指出脾气虚,脾不统血,气失统摄,血无所归,故血妄行,出现各种出血症.从小儿生理特点看,清代儿科大师程康圃《作科秘要》指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火常炎”的特点,又“染病皆由此故”。临床上,除见鼻出血外,常兼见患者面色萎黄,唇色淡白或嫩红,恋母,性不自嬉耍,或烦躁不安,胃纳呆滞,或胀,或吐、吐泻,小便清长或短赤。手纹沉淡或开丫,苔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数或细数或弦。四诊合参,说明小儿鼻衄的病机是:肝旺,脾虚,心火炎。在选方用药上,因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虽有虚候,也不可过补之,虽有实候,也不可过泻
6、之,选用赭石,石决明、白芍、蝉衣平肝潜阳,茯苓、炒扁豆、大枣、灸甘草、炒麦芽以健脾和胃,木通引心火下行,再者,心火既已得泻,肺金已不受火型,此治病隔一隔二之法也。当然,出血如注,来势凶狠,见虚脱现象时,应以“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用摄血止血法,再以本方治其本。因为本证反复发作,日久必致气血虚弱,肝肾不足,故有加党参、白术、北芪、熟地之变法,至于川连,性虽苦寒,但能厚肠,用以泻心肝之火。力大而专,但不为害。通过反复临床,二石止衄汤疗效满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