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28583
大小:5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5
《-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及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案设计及反思[<望庐山瀑布>教案设计及反思]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1.了解诗句内容,体会瀑布没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案设计及反思。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3.欣赏相关的古诗,并学会积累古诗。初步体会李白绝句的夸张之美。 学习流程: 一、导入: 1、猜猜“诗仙”是谁,背背学过的李白的诗。 2、李白最爱旅游,他也爱写一些诗来赞美祖国的山山水水:跟读《望天门山》、《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3、在李白50多岁时,他游览了江西庐山,他也写下了一首诗来赞美庐山。(出示课题,读准字音,读好课题) 二、读通古诗 1、出示古诗,
2、请大家自由反复读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正音。 3、齐读古诗。 三、读出古诗的韵味。 1、读出节奏: (1)根据老师出示的停顿,自己练一练。 (2)指明读一读。 2、读出平仄。 (1)告诉学生平声读得长,仄声读得轻、短。 (2)学生自由练习第一句。 (3)师生一起读好第一句。 (4)自由练习其他几句。 (5)指名朗读后齐读。 四、感悟古诗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讨论后,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2)(看庐山风景图片,感受庐山美。)看到这些美景,你想到了
3、诗中的哪些句子? 理解“川、挂”。 (3)美美地读读前两句。(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2、在这美景之中,你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听瀑布声音) (1)谁来读出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2)体会“夸张” 古代的三千尺相当于现在的九百多米呢!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是被诗人夸大了,教案《教案设计及反思》(..)。 李白经常用夸张这种写法,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有多夸张。 出示句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读读议议夸张在哪儿) (4)此刻,你面对着这飞流而下的瀑布,你想用什么词来夸一夸瀑布?(指名
4、回答后读一读古诗,齐读) 此刻,你面对着这庐山的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夸一夸?(指名回答后读一读古诗,齐读) 五、诵读古诗 现在,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此刻,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你就是大诗人李白,面对如此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想不想放声吟诵这首诗? 1、自己先来练习几遍。 2、指名背诵,齐背 六、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找了许多有关古诗教学的书籍,同时上网狂搜,下载各种古诗教学资料。折腾了一星期,教案终于出炉了。一试教,心就落到了谷底,怎么就上不出古诗的味儿呢? 我又仔细研读了教材,查
5、阅了大量资料。我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的诗风这条线相结合,让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始终以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个大问题提刚契领,避免了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烦琐与无味,保持了诗文的完整性与美感。 三、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节课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理
6、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二、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在“读好古诗”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以至“感悟古诗”这环节稍显匆忙,真有点“虎头蛇尾”之感。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教案设计及反思2 第2篇观摩研讨课《冬阳
7、•童年•骆驼队》教学设计、反思、研讨课记录 〖预览〗《冬阳·童年·骆驼队》公开课教案张子玉开课时间:2017/2/27上午第二节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嚼”;能正确读写“咀嚼、幼稚、寂寞、重临”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情感,并揣摩这
8、种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复习:如果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组画面,那么,请回忆这幅组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