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092051
大小:74.1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高考数学应用问题命题趋向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应用问题命题趋向解读考试大纲明确指出:“试题材料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考察学生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近年来,高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已逐步趋向稳定,应用问题已成为高考的必考题型.应用问题逐步向着社会化、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题型结构由一道解答题演变成了一个应用题组,大、小题均有分布;解答题的难度逐步趋向平稳,难点逐步前移,即体现在理解题意,建立数学模型上;试题的叙述方式已由单一趋于多样,文字、图形和图表表现灵活多变;试题的背景已由社会热点问题逐步转向社会实际的各个方面.纵观近两年的全国高考试题:2010年理科试题从比
2、较民房屋顶面积的题11,到网络传递信息量的题12,再到立足市场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的题21;2011年理科试题从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题12,到注重环境保护,发展城市汽车的规划设计的题20.直到2012年的应用问题,这些试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社会热点问题,灵活新颖,强调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现实性和大众性,重视素质教育与高考的兼容性,逐步淡化了数学单一学科化的特点,在数学知识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其它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后的高考应用问题将更加注重:(1)应用性.给出一种生动情景,一种真正的实际需求.试题的
3、内容来自日常生产和生活实际,由报刊、杂志信息改编出来;(2)创造性.只靠模仿和熟练操作不能完成,需要较强的创造性思维;(3)开放性.问题的条件可以多余或不足,常常需要甄别、整理和提取,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唯一,并对答案进行实际意义上的阐释.解答实际应用题,必须完成以下三个方面:1理解题意一道应用题的开始总是有一大段文字材料,阅读并理解了这一大段陈述性材料,才能根据题意准确地表迗出所给应用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因此,读懂文字、准确理解题意就成为第一关.许多学生一见应用题文字比较长、数学中的情景比较陌生,连题目都没有看完就放弃了.实际上,往往这
4、类问题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严峻考验,只要你能树立信心,保持冷静,认真对待,等你认真阅读完了,就可能认为这道问题并不难.要做好这一步,我们除了要多做一些应用题的理解性训练外,还要多接触社会,从报刊、杂志和电视等各种媒体中吸收信息,扩大知识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1读题可用加点划线的方法强调关键性的语句,再连贯读出,形成完整的基本问题;也可以划分层次,归纳大意的方法从背景材料中提炼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或对多个数量进行汇集、归类,借助图表显现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体现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或者用改写的方法对应用问题去掉枝叶,抓住主
5、干,保留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将实际问题等价转化为数学问题.1.2翻译应用问题建模的关键在于语言的理解和转换,即翻译.它包括:对陌生名词、概念的领悟;把通俗的文字语言、专业术语及图形语言等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1.3挖掘不少应用问题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规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它正是建模的必备条件.因此,能否挖掘出蕴涵的数学信息是正确建模的重要一环,也是解题的难点.2建立模型在准确地表达出应用题中各种量之间的关系后,将已知与所求联系起来,联想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恰当地引入参数变量或适当的坐标系,列出满足题意的数学关系式(函数式、不等式、方
6、程等)或作出满足题意的几何图形.建立数学模型是解答应用问题的关键步骤.这往往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应当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在掌握各种类型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应用问题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已知的数量关系推理、联想、判断出属于哪类问题,如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用料最省、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最优化问题归于函数的最值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目标函数解决,要注意提示字眼“最”;广泛存在着各种变量之间的相等或不等关系,如投资决策、人口控制、资源保护、生产规划、交通运输等涉及的有关数量问题归结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要注意提示字眼“至少”、“最多”、
7、“不小于”等;产量增长(降低)、存款利率、细胞繁殖、人口增长等与时间相关问题常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列模型求解,要注意提示字眼“第几”、“每年(月)”等;天体运行轨道、弹道曲线、桥梁形状及航海等问题归于解析几何模型解决;各种常见几何体(如油箱、水桶、水坝、谷堆、钢球、地球等)表面积、体积及球面距离等问题归于立体几何模型解决.3解答数学问题在构建数学模型后,就要运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答纯数学问题.有几点值得注意:(1)在实际意义下,考虑函数自变量的范围,或实际意义下的曲线方程限制条件.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
8、等”的前提条件;(2)运算过程或结果涉及到近似计算,注意保证一定的精确度;(3)对求得问题的数据结果,要检验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并往往需要合乎实际意义的阐述.例1(2012年高考(湖南理))某企业接到生产3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