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923429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7
《历史教学要抓好初高中课程的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教学要抓好初高中课程的衔接吴运彩河北省永年县实验高级中学057150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因为木身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进入高中历史学习以前,己经在初中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从而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假如高中历史教师能处理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那不仅能省却高中历史教师很多的“重复劳动”,还能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甚至激发更多学牛.学习历史的爱好。下面就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还存在哪些值得注重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寻求解决的方法
2、。一、要解决好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的“脱节”问题从新课标设计的教科书编排结构来看,初中为通史框架,高中开专题课提高。高中新教材的“模块一专题”编排方式,以专题为主,但会给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况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容易记忆;而高中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1.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此外,与老的教学大纲相比,初中阶段的新课标己经将教学难度大大降低,而高中阶段的新课标不再要求学两门通史,相比之下,高中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是比过去降低
3、反而是提高了,因而,导致在学生的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形成了比较高的门槛。这除了最初阶段造成困难外,更重要的是面对中外混编、时序颠倒的教科书,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高中课程的模块式结构加之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尤其凸显出初中世界历史知识体系的较大欠缺和世界历史的重要性。这种熟悉,来自几个非常现实的考虑:第一,新课程对初中世界历史课程的要求大大降低了。第二,高中模块结构中的中外合编专题体例,各模块中基本上是中国、外国专题各占一半,由于它们之间基本上没有吋序的纵向联系和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及可比性,对世界通史的基本了解就愈
4、显重要。第三,课程改革前历史课程为两段式设计,由于初中世界历史基础相对完整,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教学又相对集中,而且还是选修课,所以那吋初中世界历史教学的重要性未能清楚地显现。第四,现在高中三个必修模块中涉及从世界古代到当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问题,都将成为高考的内容,这无疑提高了世界历史的地位,对高中世界历史教学的要求就变得咄咄逼人。二、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问题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初中历史学科又是一门副课,在某些初级中学里,一周乃至分单双周才会上一节历史课,而
5、且也可能没有很正规的历史老师授课,只是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苏教学方法也比较简单,其至简单到了一节课依次叫上几个学生来读上那么几段教材内容,就算完事。种种原因,使得“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就己经有意无意地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种态度,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乃至轻视,认为“历史学习完全没有用”,因此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要求也不是很高,认为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可以了,甚至在高一刚入学的吋候,就已经做好了高二分科以后
6、就放弃历史的预备……抱着这种想法,从初中进入到高中的历史学,假如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的话,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了!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那么,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想方设法地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认清历史学习的重要性。人们常说:“历史是生活的镜子。”唐太宗就有这样的千年古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我们所学习的历史,本身就属于人文科学,这个学科是最贴近人的精神世界的。它不仅包括了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还包括了爱国主义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等等。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教材的细微处,让学生从一个历史人物
7、、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与教育,从而让学生熟悉:历史并不是死的过时的东西,它与我们的生活、学>』、以后的工作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可以从历史学4中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让博大精深的历史聪明在他们今后的成才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历史教学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冇很大作用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通用型人才,这不是说你某一门功课学得好就是合格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的人才将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丧失在社会中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健全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也就要求你必须有一定的历史
8、意识和历史思维。真正使学生熟悉了历史的重要性,那么学A)历史就会逐渐成为他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从而较好地解决学生在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对待历史的轻视态度。此外,我觉得,可以从历史教师本身的个人魅力入手,就是先让学生喜欢这位历史老师,再使其喜爱上你的历史课。我始终相信:一个学生首先必须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最后才会喜欢你所教授的这门科目。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