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89496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6
《以“英语写作”为例解析国家精品课程 建设关注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英语写作”为例解析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关注要点 【摘要】1999年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如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首当其冲,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新世纪以来,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加强了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秋季,新一轮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申报工作正式开始。“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是这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英语写作(1~4级水平)”的建设工作,作者采用了问题化与解构式的讨论模式,从8个方面入手,总结了40个“关注要点
2、”,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种发展思路。 【关键词】精品课程;关注要点;英语写作;自动评改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72―04 一研究背景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旨在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发展目标。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9 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的信息技术,以及优质的教学
3、资源。为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普及共享,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满足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教育部决定开展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育部连续发布了三个重要文件,并于2012年秋季,正式启动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推荐工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体系的构建,既是“质量工程”精品课建设项目的延续与提升,又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行动与方向。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值得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同时,这又是一项充满了困难与挑战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前行中不断探索,持续发展。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结合国家精品课程“英语写作”(1~4级水平)的建设与
4、实践,我们采用了问题化与解构式的视角,把原本望而生畏的宏大工程,解读为8大类40个“关注要点”(pointsofconcern),愿与各位同行一起研讨,探索解决的方法,做好新一轮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工作。 二关注要点 1“老三教”到“新三样”的转换 “教师、教材、教法”的整体式方法论,构成了传统教学的经典“三要素”,是支撑现代教学论的重要基石。新世纪以来,随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介质的改变,“教师角色、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学改革中的“新三样”要素。 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从“老三教”到“新三样”的成功转型?这个问题不
5、解决,难免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9 2回归“三贴近”的教学传统 传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强调“三贴近”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具体表述是:贴近教学、贴近教师、贴近学生。 在数字化精品课程建设中,如何回归这些优良传统,实现“技术精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学研究课题,值得关注。一个简单质朴的解读方法是,要做到“三贴近”,必须先做到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困难,关注学生需求。 3关注教师发展的“六项全能” 传统的教师培养,注重品德与学识的修养,强调“教书育人”的二元评价标准。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师发展,由于形势的发展与行政化管理的原
6、因,在评价上要求“六项全能”。 (1)懂学生:了解90后新生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懂得其学习、认知、交际心理。 (2)搞教学:立足教学一线,站稳三尺讲台,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 (3)做科研:加强理论学习,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4)发文章:目前的职称评定体系,对于论文不但有数量要求,而且有等级要求。国内的要看是否是权威刊物、核心刊物、CSSCI源刊,国外的要看是否是SSCI、A&HCI秘系刊。 (5)组团队:建立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也是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9 (6)拿项目:以往的科学研究,
7、多为研究者个人的学术兴趣所驱动;现在的评价体系中,注重项目驱动下的团队式协作,目的在于解决量大面广的共性问题。科研项目的数量与等级(校级、省部级、国家级),也是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评定因素。 除了这些参数之外,还有对于获奖内容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一线教师,特别是长期承担公共课教学的教师,心理与工作压力非常之大。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新问题,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活力。这是因为,一线教师是精品课程的直接使用者和推广者,关注他们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心理,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积极的社会效应。 4顺应学习主体的“六大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