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498181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刍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时茂亮江苏省灌云县伊山第五中学222200“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近几年来,我们的物理教育工作者在加强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出现了不少教学模式,如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等。我借鉴和学习了国内一些比较先进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粗浅的探讨。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1.自主学习,质疑为先(1)预习。在每一节课后,我会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作业。预习分为两步走:一是看书,二是做练习。看书要求学生通读课文,再运用自己已掌握的
2、物理知识理解课文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变化过程、规律和结论,对不能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做练习要求学生对手中的练习可以将会做的部分提前完成,不会的可以与同学讨论,这一点犹为重要。我经常跟学生说:“同学,同学,就是在一起井同学习,互通有无,互相帮助。”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问题,讨论后还不会的可以问老师,老师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上课的重点。这样学生带着疑问听课,就能在老师讲课时注意听,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提出疑问。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问题,而且问题应提得有价值,不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要教会他们提问的方法,学生只有能提出问题,才可
3、能取得更大的进步。通过提出问题,将原来不会的、理解不够透彻的地方弄清楚,犹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学习时做有心人,千万别将问题捂在心里,问题越聚越多,就麻烦大了。(3)合理分组,兼顾差生。在课堂教学中,课堂上提出问题的绝大部分都是上层的学生,基础差的学生几乎没人提出问题。这不是说下层生没问题,而是他们不敢提问题和不会提问题。于是我就安排小组学习,每个小组上、中、下层次的学生都有,并指定一位学生为组长,每次小组学习都是组长指定一个冋学为记录员,小组中尽可能多提出并解决问题。这样就为中下层学生创造了一个敢说、敢问的小圈子,
4、同吋也为中上层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教师”角色,帮助下层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师式的学生”对于下层生来说是平等的、和谐的、没有压力的。1.组织教学,释疑解惑如“摩擦力”一课,经过预习,我用学生讨论、归纳,教师总结,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方法检查预习效果并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讨论、归纳中,可看出学生对课文所述内容基本上都能理解。可是也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对静摩擦力理解困难;二是对“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不理解。我就在总结过程中对这两处进行了重点讲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系统深入地掌握了本文的内容,又初步懂得了利用比较、归类研究
5、物理现象的方法。可见,掌握好的预方法,就能使听课由被动而转为主动。带着问题,奋的放矢地去听课,学生听课的兴奋点则比较集中。2.检测反馈,巩固所学老师在教室里巡视,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提出自己不会的题0;教师用赏识的0光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对苏提出的问题给予细心的解答。实践中我发现,一份练习做下来,学生感到冇困难的题0往往集中在几个题0上。这样教师只需集中讲解即可,让学生忙起来,而不是教师忙。同时要教给学生具体解题方法,要求做练吋严格按照“审题、已知、需求、解、答”的步骤进行,并尽可能用简图描述题意。审题过程要求写出简单的分析,求解
6、的过程要求写出所需的定理、定律、公式,并写明单位。经过一段吋间训练后允许学生简化书写步骤。但是该过程因多次重复,己成为学生做练AI的思维模式保留下来,为解难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发现新问题,再解惑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例如初中“浮力”一章中“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复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进行的。我给他们准备了一道题,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小结和对d题的分析后,除了能够完整地叙述物体在液体中处于各种沉、浮状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还能够具体指出“浮在液面”和“悬浮”两种状态的共性(「浮
7、=6物)和区别(V排不同),并能指出其关键(ρ液与ρ物的关系)。对学生来说,这次复4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阿基米德定律和提高了应用物体的沉浮条件来解题的能力。二、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这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师的主导地位重新从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给学生留冇较人空间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吋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要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有创造发明才能,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是此模式的核心意义所在。参考文献1.袁
8、贵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北京教育,1999,(01)。2.高新发改革大学教学模式,培养大批创新人才⑴.高等教育研究,2000,(06)。3.张大昌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的课题研究⑴.课程·教材·教法,2000,(02)o4.聚娣娜情境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