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教案.

郑振铎《猫》教案.

ID:24371042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4

郑振铎《猫》教案._第1页
郑振铎《猫》教案._第2页
郑振铎《猫》教案._第3页
郑振铎《猫》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郑振铎《猫》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6猫郑振铎教学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引导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养过这三只小猫之后,

2、他家永不养猫,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探究其中原因。二、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三、检查生字词污涩(sè)蜷伏(quán)惩戒(chéng) 诅骂(zǔ)红绫(líng)虐待(nǜe)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

3、子。妄下断语(wàng):胡乱地说出断定的话4四、整体感知,初步触摸不同的猫。1、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提示: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2、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及结局的词语或句子,填写下表。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相应内容,组内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养的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第一只猫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活泼宠物

4、死亡第二只猫舅舅家抱来的浑身黄色,很可爱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宠物丢失第三只猫张婶捡来的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若有若无,不大喜欢死亡五、定焦第三只猫1、第三只猫有没有偷吃鸟呢?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个环节拟一个小标题。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相互交流、讨论,教师随机引导,小标题的拟定只要意思对即可。2、写第三只猫结局时用了哪些语言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味这些词语。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应内容,交流、体味。3.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讨论、明确: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

5、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发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4“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干脆不养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

6、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六、探究写作技巧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教师根据情况适当引导,归纳、明确:1、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明确:文章围绕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为线索都具有相对的完整性。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明确:衔接呼应表现为:开头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抛出线索,总领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应开头。三个故事之间又有过渡段贯通弥合。伏笔的设置表现为: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预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鸟笼,预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这些都起

7、到了穿针引线,连珠缀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间的情节缀连成有机的整体,浑然天成,天衣无缝。3、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明确:便于抒发内心的真情实感,文章显得亲切自然。七、拓展延伸,联系生活1、周家的丫头是否应该收到责备,她代表了怎样一种人?2、“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代表了怎样一种人?3、“我”为什么会“妄下断语”?教训是什么?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八、总结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