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ID:24199795

大小:82.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_第1页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_第2页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_第3页
资源描述:

《d-二聚体临床应用新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D-二聚体临床应用的新进展D-二聚体(D-dimerZDD)是凝血酶及因子X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1D-二聚体的形成机理DD是交联纤维蛋內的降解产物,其形成机理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从a链及p链依次脱去多肽A和多肽B,形成纤维蛋白I和纤维蛋白II,纤维蛋白在因子XII的作用下交联在血管壁上,并被活化的纤溶酶裂解而产生各种FDP碎片。由于r链的交联,便产生了铋含r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2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检测D-二聚体的方法建立于1983年,采用免疫学原理,检测抗原含量。D-二聚

2、体抗原分析方法很多:有胶乳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Latest法(D-二聚体定量检测)。以上三种方法均有不同的特点,胶乳凝集法快速简单,但只是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起到筛查作用。免疫ELISA测定法精确、定量,有很高的敏感性,能较好的起到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近年来发展较快,K•中VIDASDD法是B前国内外临床研究最多的一种方法。Latest法方便快捷,敏感性为97%,易在人多数医院推广普及。3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D-二聚体是凝血酶及因子XII作用的交联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降解作用降解作用后的终末产物,血浆D-二聚体

3、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同吋由于非交联的纤维蛋白(如蛇毒类凝血酶作用吋)和纤维蛋白原在纤溶酶的降解作用不所产生的降解产物为非交联的碎片E、D、X、丫,而不形成交联的D-二聚体,因此,D-二聚体的检测又可以作为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二十年来,在排除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肺栓塞(PE),D-二聚体检测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另外D-二聚体出现在继发性纤溶中,对其他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及恶性肿瘤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检

4、测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3.1排除肺栓塞(puImonaryembolism)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是肺血管造影,但其具有侵袭性。199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使用ELISA法检测D-二聚体作为急诊室肺栓塞诊断的筛选指标。胡云建等报道,用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进行酶联免疫定量检测D-二聚体(VIDAS-DD法),以494ng/ml为阳性界值,其对肺栓塞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期值均为100%。张成吉等报道,采用法国AST-compact血凝分析仪与丹麦Radiome-ter-ABL520血气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浆中D

5、-D与A-aD02指标,并对肺栓塞可疑患者与对照组进行两指标测定。结果:共有86例患者与30例对照者进行检测,有28例患者(32.5%)的D-ng/ml,58例(67.5%)的D-D检测值>500ng/ml;有36例患者(41.8%)的A-aDO2检,50例患者(58.2%)的A-aDO2>2.6kPa;86例患者组中有12例经肺通气-灌注扫描证实为肺栓塞。D-D与A-aDO2联合检测诊断肺栓塞灵敏度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为D-D与A-aDO2联合检测可作为排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筛选试验。3.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6、据文献报道D-二聚体在DIC诊断屮,阳性诊断率是100%,预测值为91%,特异性为97%,被认为是i前诊断DIC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机体的纤溶状况呈正相关,D-二聚体含量随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增高,经有效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逐渐降低。国外报道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巾仅D-二聚体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溶酶的活性;若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对DIC高危患者具有极高的预报价值。3.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单凭临床症状不能完全确诊,必须依赖静脉造影

7、术,但静脉造影属冇创伤性检查。因此,有效的筛查试验显得尤为重要。D-二聚体检测是DVT筛查的有效手段,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病人D-二聚体水平均升高,所以临床上怀疑为DVT时如果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VT的诊断,从而避免了做静脉造影检查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危险。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国外是非常常见的,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临床预测规则和D-二聚体检测的联合应用,对于没有相关并发症,没有VTE病史的年轻门诊病人,D-二聚体阴性结果,可有效地排除DVT。3.4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目前,对脑梗死

8、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头颅CT是最重要的手段,但多数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h内CT不显示密度变化,发病后2〜3周,脑梗死区处于吸收期,由于水肿消失及吞噬细胞的侵润,这种情况下病灶可与脑组织等密度,从而导致C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