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174908
大小:7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刘利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C-反应蛋白检测在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刘利国双鸭山煤炭总医院【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及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儿科住院的86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组43例和支原体肺炎组43例,对两组患者的血清CRP及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细菌性肺炎组的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结论:血清CRP检测对临床鉴别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诊断率。【关键词】C-反应蛋白;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CRP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健康人体内含量很低[1]。为了响
2、应感染的发生或组织的炎性反应,CRP受细胞因子的刺激而迅速产生,尤其是白介素-1、白介素-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近年来发现,生物标志物检测,在感染性肺炎的诊断中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CRP升高的程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3]。临床上可根据CRP判断感染程度,初步判断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对指导合理抗生素应用非常重要。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就诊的86例肺炎进行血清CRP检测,具体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患者86例,细菌性肺炎组43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2〜8.5岁,平均5.5岁;支原体
3、肺炎组患者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3〜9岁,平均6.0岁;两组患者于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在空腹状态下抽取2ml静脉血,静置半小时后,室温离心12分钟分离血清,置于-80°C冰箱冻存。CRP检测采用散射免疫比浊法,仪器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仪器配套试剂,正常参考值1〜10mg/L,CRP>10mg/L为阳性[4]。同时抽取静脉血2ml,釆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及相应试剂测定患儿血常规。1.3统计学方法釆用统计学软件SPSS17
4、.0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⑴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mg/L阳性病例有73例,阳性率为87.95%。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55.6±12.3mg/L,白细胞总数为15.4±3.2×109/L;⑵支原体肺炎组:C反位蛋白水平超过10mg/L阳性病例冇28例,阳性率为33.73%。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18.2±9.7mg/L,白细胞总数为8.9±1.6×109/Lo细菌性肺炎组C反应蛋白
5、水平及阳性率和白细胞总数均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3讨论肺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以及X线肺部湿罗音。其中细菌及支原体最常见,不同原因引发的感染其临床表现也是不冋的,检测治疗也冇所不同。当组织损伤或者冇机体感染的时候,在巨噬细胞的影响下,C-反应蛋白的合成增加,浓度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5】。CRP是Tillett和Francis于1930年在肺癌患者的血液中发现的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聚糖结合的急性期反应物质,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属于γ球蛋白。当机体遭受跟中原
6、因引起的炎症侵袭吋,机体在应激状态下主要由炎性淋巴因子、TNF等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CRP,感染后6-12h增高,是感染性肺炎很好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指标。CRP不受性别、年龄、贫血、环境、抗生素、放疗、化疗、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6】。与WBC计数相比,CRP更为灵敏可靠。反应蛋白的高低与感染的存在及程度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越高,炎性反应越明显。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支原体肺炎在小儿中发病率有增加趋势,肺炎支原体成为导致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支原体所致感染机制B前尚不十分清楚,多认为与免疫反应有关,肺炎
7、支原体进入小儿呼吸道后,可产生过氧化氢与菌膜毒性成分,损伤呼吸道黏膜细胞的细胞膜,使患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增生,导致呼吸道及肺部感染。通过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检查结果提示: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前者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说明C-反应蛋白可用于细菌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鉴别,并对临床用药有指导意义。【参考文献】[1】焦瑞宝,唐吉斌,成冰,等.hs-CRP和WBC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9):2085-2086
8、.[2】焦爱萍.小儿肺炎血清C反应蛋白动态测定及其意义[儿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389-1392.[3】范久波,鲥海菊,陈斌.细菌感染婴幼儿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10,20(1):6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