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96566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2
《抓住课改实质 促进语文教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抓住课改实质促进语文教改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新课程理念强调要改变过去“教教材”的做法,语文课程是用教材教语文,不是教语文教材。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材为教学服务。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为此,语文教师就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悟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
2、约而至。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
3、结合起来了。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平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与自己比,在某一方面有些进步,就是好学生。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现实,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注意学生创造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全体学生人人获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教师对学生应是朋友的身份,切勿以权威自居。二、语文课改更应追求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自有其本身的教学规律,而学生认识也有一定的
4、规律。好的语文课应该体现两种规律的有机统一。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课文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相应的结构。学生接触某一文本,必须经历初步感知、思考钻研、解惑体验、总结升华的过程。如果形成类似于自读—质疑—讨论—点化—小结的课堂教学结构,使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认识规律同步,则学生不但能积累知识,体验学习过程,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方法。虽然一些教学细节应根据学生反应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其基础认识规律是不变的。譬如我们读一篇小说或散文,绝对不会先看1—3小节,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再看4—8小节,细嚼烂咽,辗转思考,最后
5、再读9小节到最后。而总是一口气从头读到尾,先有个整体感知;如果觉得此文不错,再从某一局部(即部分)获得深层次的认识;然后把各个部分的认识统一起来,最后得到对整个文本的全面认知。这种从整体—局部—整体,一个层次逐步深化认知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既要追求形似,更要追求神似。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以适用新课程的各种要求。语文课是知识积累课,方法培养课,情感体验课,思维训练课。实施新课程,语文教学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变革、升华和提高。继
6、承传统,改革守旧,不断创新,才是我们应该走的。三、摒弃知识灌输,注重方法授予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目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书生老师深知其理,大胆探索,成就瞩目:他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反之,过去的语文教师醉心于一厢情愿,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深恶而痛绝之。总之,只有注重授予学生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才可能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学习创造学知识,培训创造技法我们应从众多的创造技法中筛选了一些适合语文创新的技法。因为学生才
7、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创造才是课堂创新的关键。因此,我们应从正常的语文课中抽出一些课时,专门组织学生学习一些必要的创造学知识,了解一些必要的创造技法,并进行相关训练,此称“创造学知识及创造技法培训系列课”,主要有发散求异思维课、逆向思维课、创造性联想课、创造性想象课等。这就为日后在课堂上进行创新实践奠定了思维及技能基础。寻常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自然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当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创造潜能硬盘”,其存储量是很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志,便是他(她)
8、在“课堂”这个“视窗”上能否成功“点击”并打开学生那些“创造潜能硬盘”,从而生产出丰富、新颖、优质的思维产品。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往往有两种情感的体验,一是成功的愉悦和享受,一是失败的懊丧和遗憾。当回想起课堂精彩的片段或尴尬与遗憾时,我们无不为自己的表现与学生的言行感动。这种感动将引领教师更深入体验教学的甘苦,也将使教师自身不断地走向成熟。3.纠正散漫学风,培养良好习惯在授予学生方法的基础上,应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